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第三次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新诗近百年的最大教训之一是在诗体上的单极发展一部新诗发展史迄今主要是自由诗史。自由诗作为“破”的先锋,自有其历史合理性,近百年中也出了不少佳作,为新诗赢得了光荣。但是单极发展就不正常了尤其是在具有几千年格律诗传统的中国。考察世界各国的诗歌完全找不出诗体是单极发展的国家。自由诗是当今世界的一股潮流但是格律体在任何国家都是必备和主流的诗体人们熟知的不少大诗人都是格律体的大师。比如人们曾经以为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写的是自由诗这是误解。就连他的著名长诗《列宁》长达12111行,也是格律诗。诗坛的合理生态应该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两立式结构双峰对峙、双美对照。

自由诗急需提升。自由体诗人也要有形式感。严格地说没有形式感的人是根本不能称为诗人的。西方的“诗”字源于古希腊,原意是“精致的讲话”,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与之相似。自由诗是舶来品它的冠名并不科学。并没有自由散文、自由小说、自由戏剧何况以形式为基础的诗呢?凡艺术都没有无限的自由,束缚给艺术制造困难,也正因为这样,才给艺术带来机会。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局限中的无限艺术家的才华正在于克服束缚而创造自由。当自由诗被诠释为随意涂鸦的诗体的时候,它也就在“自由”中失去了“诗”的本性。自由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新变但是要守常求变守住诗之为诗、中国诗之为中国诗的“常”,才有新变的基础。提升自由诗让自由诗增加对于诗的隶属度驱赶伪诗是新诗“立”的美学之一。

格律体新诗的成形是另一种必须的“立”,近年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概括上都有了长足进步,除了必须是诗(绝对不能走唐宋之后古体诗的只有诗的形式而没有诗的内容的老路)这个大前提外格律体新诗在形式上有两个美学要素:格式与韵式。格式和韵式构成格律体新诗的几何学限度。所谓格式就是与篇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顿的自由诗相比格律体新诗寻求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诗体。可以预计,随着艺术探索的进展,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较多的人习惯欣赏和写作的基准格式出现而这正是格律体新诗成熟的象征。说到韵式现代汉语的“十三辙”是比较公认的断诗韵锨使断诗押韵有了依据。布韵方式就很多了,各有其妙。

格式和韵式是相互支持的是诗的节奏的视觉化和节奏的听觉化。王力先生在《文学评论》1959年第3期上写过一篇文章,就是《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他说:“仅有韵脚而没有其他规则的诗,可以认为是最简单的格律诗。”

这话讲得不对。自由诗领军人艾青先生就在1980 年新版的《诗论》里加上了一句话,自由诗要“加上明显的节奏和大体相近的脚韵”。自由诗不少都有不规则地松散地押韵但这些没有格式的诗还是自由诗啊。

在诗体上双极发展漂泊不定的新诗才能立于中国大地之上才能适应民族的时代的审美,

在当代诗坛上充当主角毛.泽东的“以新诗为主体”的诗学主张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吕进《重破轻立新诗的痼疾》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由诗作为“破”的先锋有历史的合理性为新诗赢得了光荣其成就超过了格律诗。 B . 自由诗被解释为一种可以随意涂鸦的诗体的时候就失去了“诗”的本性,而急需提升。 C . 自由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新变近百年中也出了不少佳作但它已退出了世界的潮流。 D . 格律体新诗寻求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诗体格律体新诗的成形是新诗美学确立的标志。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举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列宁》的例子.论证不少大诗人都是格律体的大师的观点。 B . 文章把古希腊对“诗”的理解和孔子对“诗”的理解进行类比,论证自由体诗人也要有形

    式感的观点。

    C . 文章在阐述格律体新诗在形式上的美学要素时分别从格式和韵式两个有联系的角度进行论证。 D . 文章有破有立,先批驳王力的观点,再引用艾青的话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证有韵脚的诗不是自由诗。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体的单极发展是新诗近百年的最大教训之一中国新诗发展史主要是自由诗的历史。 B . 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双峰对峙、双美对照这种两立式结构才是诗坛的合理生态。 C . 艺术无绝对的自由束缚给艺术制造困难束缚自由诗的内容才能创造机会产生佳作。 D . 格式和韵式是诗的节奏的视觉化和节奏的听觉化这二者是格律新诗成熟的两个要素。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学校的近旁你有时会看见学生们带了些玻璃器在春水灌溉过的稻田中或路旁清水的池沼里的水草间找寻些什么。他们是在找寻水螅。水螅是不引人注意的着生在水草等处的小生物。它的身体像条橡皮管底下蒙住的,上端有一口口旁生着六条或更多的触手。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只有几分(1分等于0.0033米)长,颜色普通淡褐色,但也有绿色的。它是小动物,用触手捕食更小的动物吃。它的身子和触手会伸长,也会缩短——缩短到像一个线结。如果把它捉来养在平边的,即方形或长方形的培养器内,放些水草和水蚤进去置在近窗口处它便生活在向阳的一面,可以观察它的生活史。

这些小生物被人看见,据科学史上的记载早在1702年。当时有一个荷兰人叫雷汶胡克

的用了简单的显微镜察见了许多小东西水螅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它被人详细地研究却是在

1740年以后。那时有一个日内瓦人叫忒兰勃利在海牙一户人家当家庭教师在离海牙约莫三

里路的乡下池沼里因找寻水生昆虫看见了水螅。他当它是一株小植物,他当它的触手是一朵花。他知道植物中如含羞草是会动的,水螅这种小植物会运动自然没有什么奇异。他把它取回养在玻璃缸里。但是水螅不但会运动而且会移动。它会弯下身去,生触手的一端吸住支持物,一面提起基部移一点路再固着于别一处。忒兰勃利见它在玻璃缸内移动了。遂觉得它不是植物。一定是动物。他又做了一个试验,把水螅直切为两段经过一个时候他见下半截的上端生出触手,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不晓得动物会有这样强的再生力,单知道植物是会出芽支的,这种现象使他相信水螅是植物。 又一回,他看见水螅捕食一个小水蚤他遂又相信它是动物。别一次,他看见它抽出芽来又以为是植物。又一次,他看见它生出一个卵他又以为是动物。水螅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忒兰勃利的心中盘旋着没法解决。

忒兰勃利的试验不止此,他还把一个水螅,直劈为四条每条变成一个完全的水螅他又把它切成几片,拼合起来做成一个七个头的水螅。但在科学上像忒兰勃利那样做细巧的试验的人是不多的。人们找寻水媳把它培养起放些水蚤给它吃,目的是观察它的生活史。看它怎祥从体侧突起芽头芽头怎样生出触手怎样脱落之后成为一个新个体又怎样近基部的体侧突起来,成为一个临时的卵巢产生一个卵。又观察那卵如何发育为新个体。它的触手上近人已知道有一群群的刺丝胞,能射出标枪投中水蚤它就麻痹,更弱小的小虫就会死去。这标枪忒兰勃利没有看见,他但见它吃水蚤或昆虫的小幼虫及鱼和鼓虫不吃水螅咬一咬便吐掉。从前使忒兰勃利眩惑过的水螅为什么有的褐色有的绿色的问题近来也已知道了一点。近来知道绿水螅体中的绿色不是它自己固有的颜色而是生活在它的体中的一种小绿藻。如果把绿水媳的卵放在暗处发育起来没有小绿藻加入时就会成为白水螅,并不现绿色。这样的小动物体内还有别种生物住着真有点奇特。

水螅的生活史近来已经知道得很明白了它和薮技虫、水母之类为同类是腔肠动物的一

种。这类动物大多数都生活在海里只有少数移住到淡水中。只是很可惜培养者虽极注意培

养水螅,可是少有能够生活到两年以上的。它如生活在自然中生命大概还要长养在培养缸中促短了它的生命。

(摘编自周建人《水螅的故事》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据科学史上的记载十八世纪初期,荷兰人雷汶胡克观察到了水螅但是水螅被人详细研究是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以后。 B . 水螅再生能力很强式兰勃利曾把一个水螅直劈成四条每条都成为一个完全的水螅,而且切片组合能做成七个头的水螅。 C . 水螅的颜色一般是淡褐色也有绿色的但是这种绿色的水螅本不是它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里面寄生着小绿藻。 D . 材料第三段写人们观察水螅的生活史连用了四个“怎样”,这表明人们与忒兰勃利一样都对水螅做了细巧的试验。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从学生在水中寻找东西写起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使本文具有生活趣味并引出下文对水螅的介绍说明。 B . 材料第二段详细地说明了忒兰勃利判断水螅是植物还是动物观察实验的过程,表述严谨文字准确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C .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水中但是移到培养缸中的水螅很少有生活到两年以上的作者对此种行为进行了批判。 D . 材料语言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如“它的身体细到像针一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水螅身体细长的特点。
  3. (3) 有人认为将标题“水螅的故事”改为“水螅”更合适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百年梨树记

丹增

①滇西著名的大理至丽江的旅游线上有一个叫长头的白族山村。白墙蓝瓦的白族民居,半隐半露地掩映在翠柏绿竹之间。白云悠悠.空旷宁静青烟袅袅、闲适祥和田野隨山势起伏,

鸡犬之声相和一派如诗似画的田园风光。

②我的白族好友老李少小离家到省城工作现已退休他的老家就在这里。多年来每到

中秋时节,他总是提着几斤梨来看我每次都热情邀请我去看他家的老梨树。

③老李是个官员,也是个文化人业余喜欢舞文弄墨摄影喝茶好客重情清正淡雅。闲谈

之中,不止一次听他眉飞色舞地唠叨他以自家老梨树为表现对象的摄影作品《百年老梨树》在省里荣获摄影大奖;云南省著名画家姚中华、著名诗人赵浩如等一批名家大师如何如何被自家的老梨树打动纷纷借物抒怀赋诗作画,赞美咏叹。

④这次老李又兴冲冲地跑来正式约我去看他家的老梨树。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另一半得之于感受。于是我跟随他坐车四百多公里风尘仆仆地去感受百年梨树的韵味。

⑤说到梨树中国的文人骚客更多的是写梨花。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社牧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均是千古佳句。梨花的神韵、形态、甚至香味似乎都在吟诵中扑面而来。梨花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总是与雪相比配。梨花似雪雪似梨花。诗仙李白有诗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唐代诗人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代文学家李渔更是画龙点睛:“雪为天上之梨花,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历代文人礼赞梨花是欣赏她奔放灿烂的诗情画意赋予她纯洁、朴素,雅致、大方的人文情怀。不少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永远有一片梨花灿烂的家园耳边永远有一支梨花飘荡的歌谣。难怪老李离家在省城生活了几十年,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的老梨树。

⑥老李一行带着我沿山坡曲折的小路前行路顺着一条小溪流蜿蜒向前溪水泛起的浪花

不停地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卷起漂浮的树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不一会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麦地,远远地望见田地中央那一树花枝繁茂的老梨,像一片白雪凌空飘在绿绿的田野上,清逸洒脱;又像一个白头老翁拉杖伫立在大地上饱经风霜,风姿不减。到了树下,只见主干硬朗铁骨铮铮:枝条道劲金钩铁线。仰望过去这一树的梨花又如一朵洁白的云掠过蓝天一尘不染清新亮丽。一阵春风过后,花辩漫天飞扬,洋洋洒洒;花香清气扑鼻神清体泰。

⑦远方大山隆起强健的肌肉,地老天荒般苍凉,近处田野阡陌纵横炊烟袅袅。老梨树,成了这山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孤傲、挺拔.迥异侠骨柔肠,独树一帜。

⑧据介绍,这棵老梨树已经有120多年的树龄了,还是老李的祖父在清末时种下的。村里一位耄耋老人介绍20世纪50年代的长头村四周都是原始森林,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白天进去都寂静幽暗,阴森吓人还不时听到树枝折断的声音或野兽的吼叫令人心惊胆战村里人根本不敢单独进树林。他绘声绘色地说那时后山有豹子野猪,前山有灰狼黑熊,那笨熊胆子大得有时会悠闲地走进村子,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转悠东张西望大摇大摆,自然得宛如走亲访友。

⑨时光飞逝长头村变了越变越关,越变越好。南北荒坡上种满丛密、柔嫩的苗木树梢长着均匀,鲜明的绿叶在阳光下冈着夺目的光彩。那精心设计的田野像棋盘似的。春天麦浪翻滚深秋谷稻飘香演绎着田园诗画般的岁岁年年。村里办起了文化室、图书馆,还建起了农民书画院。如今这里的农民可不再是蹲在墙角晒太阳嘴里含着早烟袋,指甲缝里夹着黑泥巴的模样收入来源并不全靠田间地头。那百年老梨树依然守望着这一片田野,挺拔的树干愈发硬朗坚强,浓密的枝条愈发生机蓬勃,好像一把巨大的伞深情地庇护着脚下的庄稼和富裕起来的人们。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李是个文化人喜欢舞文弄墨他以自家的老梨树为表现对象拍摄了作品《百年老梨树》并获奖照应了文题中的“百年梨树”。 B . 文章第⑧段采用插叙手法,主要叙述了梨树的树龄以及长头村过去的历史景象以此说明百年梨树的“百年”之意,并与后文长头村的变化形成对比。 C . 文章第⑨段描写了长头村自然和人文的变化,表现了新时代人们的幸福生活表达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讴歌百年梨树依然见证着人们的幸福。 D . 文章借对老梨树“孤傲挺拔、迥异、侠骨柔肠、铮铮铁骨、清新亮丽、花香清新”等特点的描写反衬了那些像灰狼黑熊一样龌齪的人。
  2. (2) 请分析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 (3) 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可以删去你有怎样的看法?谈谈你的理由。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乃入都补国子博士。与朝士通往来阴察其交关肯綮清流赖之。稍迁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 , 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意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燝,大章力辩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大章亦迁兵部去无异议也。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 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送引归。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 , 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及杨涟等五人既死,群小聚谋,谓诸人潜毙于狱,无以压人心,宜付法司定罪。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比对簿 , 大章词气不挠。刑部尚书李养正等一如镇抚原词,以“移宫”事牵合封疆坐六人大辟。爰书既上忠贤大喜,矫诏布告四方仍移大章镇抚。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

(选自《明史·顾大章传》有删改)

[注]①谳(yàn):审判定罪。②矧(shěn):何况。③投缳(huán):自缢。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盟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请责/竞论卜年辟/ B . 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竞论卜年辟/ C . 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竞论卜年辟/ D . 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竞论卜下年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朋党为私利而互相勾结。后专指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B . 辇毂,皇帝的车驾。常指代皇帝。秦以后只有皇帝才能乘辇。文中引申为京城。 C . 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民族事务的官署。 D . 对簿根据文书当面核对事实。指接受审讯或接受质询。簿起诉的文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顾大章有进取之心。他考中进士进入官场,这个时候朝廷官员钩心斗角正直的人遭到摧残;他来到京城以自己的表现获得一定的威望。 B . 顾大章果断处理疑难案件。他在山东任职,处境艰难;官吏乱抓人,没有谁敢审问定罪,他主动请求审理并亲自释放了一批无辜者。 C . 顾大章敢于抗击权贵。他在处理熊廷弼一案上的建议没被采纳,又在王纪弹劾魏忠贤的爪牙徐大化一事上遭到政敌的怀疑后来又被打击。 D . 顾大章遭到陷害,至死不屈。他辞职回家后又起用任职,徐大化等人设法陷害他,诬陷他受贿逮捕关押但顾大章最终没有屈服以死抗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

    ②谓诸人潜毙于狱无以压人心,宜付法司定罪。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苏秀道中[注]自七月二十五昼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衿。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姑苏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实写雨带来的感受由燥热一转为清凉,提示诗人内心喜悦之缘起。 B . 颈联实写稻花等抒发出诗人对秋田久旱逢甘霖将因此复苏的欣喜之情。 C . 尾联直抒胸臆用“犹”何况”等字启后承前来升华“喜”之境界。 D . 本诗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通俗易懂。
  2. (2) 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鹦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 (2) 古典诗词常写到杜鹃鸟鸣声悲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句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
  3. (3) 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从事物易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结果是“”;从事物不变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结果是“”。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

作为与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并打开心灵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观念这正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从_____的大中型博物馆到各美其美的小型博物馆从数量众多的国有博物馆到分布各地的民间博物馆,我国博物馆的种类不断丰富。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在博物馆,(    ) 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      _。 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___     、 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科技的进步,给博物馆带来了机遇的金新博物馆拥有了创新的力量。“互联网十博物馆”突破了空间限制博物馆的功能被极大拓展。博物馆教育以______ 的形式展开 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随着展览的创新、技术的革新、教育的开展馆内和馆外协同线上和线下联动博物馆将串联起时间的珍珠为观众打开上下几千年的浩瀚世界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鸿篇巨制       息息相关      思接千载     五花八门 B . 恢宏大气        休戚相关     感慨万千       五花八门 C . 恢宏大气        息息相关     思接千载       丰富多彩 D . 鸿篇巨制        休戚相关     感慨万千       丰富多彩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历史文物并不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而是传承着文化血脉 B . 历史文物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更传承着文化血脉 C . 历史文物并不只是传承着历史血脉而且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 D . 历史文物并不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就是传承着文化血脉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科技的进步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让博物馆拥有了创新的力量。 B . 科技的进步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使博物馆拥有了创新的力量。 C . 科技的进步,博物馆带来了机遇的全新使博物馆拥有了创新的力量。 D . 科技的进步给博物馆带来了机遇的全新让博物馆拥有了创新的力量。
8.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两年多来从戏曲到歌剧从相声、小品到晚会、演唱会大量演出从线下转到线上。最初,业界推出线上演出基本是把线下演出的视频直接放到网上使线上成为线下的复制品,传播效果非常一般这其实是应急状态下的无奈选择。         ?借助技术手段在线上创造出新的演出形式、新的营销模式、新的观演关系,实现线上演出的独立形态促进后疫情时代演艺行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国家京剧院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以“科技十艺术”的方式连续两年推出经典京剧《龙凤呈祥》云演播融入“云包厢”“云呐喊”等多种实时互动模式,并推出“云上戏迷节”,打造出基于最新数字技术的“数字剧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辟“第二剧场”方面积极进行探索的不仅有国有院团,           。抖音直播推出“DOU有好戏”计划面向全国戏曲院团、专业戏曲演员发起招募计划2022年至少帮助10家院团、1000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第二剧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艺坛新秀、梨园名家以及知名文艺院团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戏曲直播。

不管是线下演出还是线上演出抑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演出,都离不开内容,并且优质内容永远是演出成功的关键。因此,               都要坚持“内容为 王”。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要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要求使用包括“为了……进而”关联词语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

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以上论述具有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 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