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I

先有面包还是先有小麦

“先有面包还是先有小麦”看起来是个很奇怪的问题,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小麦又怎么做得出面包?那么我们换个问法:生活在西亚的史前人类是先学会做面包,还是先开始种植小麦。

从技术上看,人类并不一定要先学会种植某一作物,再去尝试对之进行深加工。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恰恰相反,人类很可能是先对某种食物养成依赖,并在做法和吃法上日趋成熟后,再想着用种植手段扩大这种食物来源。要是把植物属性的“作物”替换成动物属性的“牲畜”,就好理解多了。很显然,人类不可能是在驯化某种牲畜后,再去尝试烹调它们的肉。一定是先用狩猎手段捕捉,并食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想到驯化的办法。

因此这个问题如果想成立的话,“小麦”这个词就应该被限定为作物属性的小麦,而不能包括野生小麦。小麦最迟在商代就已经传入中国。想做面包就得磨成粉,不过整个先秦时期,中国人都只能像米饭一样将去壳之后的小麦蒸煮食用,这种保持小麦颗粒完整状态的食用方法被称之为“粒食”。粗糙的口感,让小麦未能动摇东亚本土主粮的地位。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中国人发明了磨砂石磨,这一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小麦在中国的命运。有了石磨,小麦就能加工成面粉,再塑形乃至发酵成各种风格的食品,如面条、大饼、馒头,小麦遂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成长为占绝对性主导地位的主粮。

既然石磨是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发明的,那么在此之前那些早已习惯吃小麦的民族,难道都是吃粒食吗?当然不是,谁也没有规定面粉只能用两块厚重的圆形石盘,旋转磨制出来。利用石头做工具可是人类的传统技能,早期人类想把淀粉类食材磨制成粉,使用的是“磨石”。比如古埃及人制作面粉的方式就是用磨石。所谓“磨石”跟石磨一样,也是由两块石头组成。使用方法是将谷物放在体型较大,并固定于地上的那块石头上,手持较小的那块磨石反复前后摩擦谷物得到面粉。

从效率来说,旋转使用的磨盘肯定是要省时省力的多,并且能够很方便地利用畜力。反之几乎没有办法,训练让某种牲畜抓住磨石做前后运动。令人惊讶的是,用来磨制粮食的磨石并不是在农业革命后才出来的。在西亚裂谷带的以色列境内,人类发现了2万年前用来加工谷物的磨石。甚至在欧洲一些地区还发现有年代为3万年前的磨石(磨石上的淀粉残留可以证明它们的用途)。这意味着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对采集到的淀粉类食物进行磨制加工了。

磨制采集谷物的过程,还可能直接开启了磨制石器时代。尝试将谷物磨制成粉末状的人类,除了还可以在石头上尝试磨制骨器、树枝以外(包括发现钻木取火原理),一定还会发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坚硬的石头也变得越来越圆滑。再将这发现利用在对打制石器的精加工上,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不管人类最先在石头上磨的是什么,“先有面包再有小麦”都是可以确定的。从现代商业的角度去解析这一顺序,可以视为人类在打造面包产业链的问题上,是先有了应用市场,然后再将技术革新的需求向产业链上端传导,直至开始有意识种植小麦,并一代代的选育出更优秀的品种。

 摘自《吃什么也是一场革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有面包后有小麦,这里说的小麦指的是作为作物的小麦,而不是野生小麦。 B . 小麦最迟在商代就已经传入中国,这时候中国人只能以“粒食”的方式食用小麦。 C . 自从中国人发明了石磨,小麦就逐渐取代水稻成为了中国占绝对性主导地位的主粮。 D . 磨石的发现意味着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对淀粉类食物进行磨制加工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石磨是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才发明出来的,所以在此之前的人类无法将小麦加工   成面粉。 B . 旋转使用的磨盘因为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畜力,因此比磨石磨制面粉的效率高很多。 C . 欧洲一些地区发现3万年前的磨石,说明用来磨制粮食的磨石是在农业革命后才发明出  来的。 D . 从人类磨制采集到的淀粉类谷物过程的例子可判断,人类此时已经进入了磨制石器时代。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先有面包后有小麦”观点的一项论据是(   )
    A . 中国人用石磨将小麦磨成面粉再加工成面食,此后小麦逐渐成长为中国主粮之一。 B . 先有了面包应用市场,再将技术革新需求向产业链上端传导,然后开始有意识种植小麦。 C . 人类先对某种食物养成依赖,并形成成熟的吃法,再用种植手段扩大这种食物来源。 D . 人类先用狩猎手段捕捉动物,并食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想到驯化牲畜的办法。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
2.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Ⅱ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

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分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象。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

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

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

两人对视了一下。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

  1.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长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 B . 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这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对赵锐的恨意。 C . 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他心理的微妙变化。 D . 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匪夷所思,给读者留下诸多悬念。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他不禁颤了一下”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他的所见所感,又开启下文对多次战争中钱万里表现的回想。 B . 小说描写钱万里回忆打翻自己的饭遭到班长严厉惩罚的情节是诱发钱万里报复的直接原因,加深了钱万里“不再相信任何人”的心理。 C . 小说语言质朴无华但却生动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把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栩栩如生。 D . 小说最后一段采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二人情感心理上的变化,耐人寻味。
  3. (3) 小说中划横线部分两次写到了“风”,分别有什么作用?
  4. (4) 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有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治国赋,民富而府库实。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及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军武安东,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遗之。间以报奏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以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 ,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B . 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C . 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D . 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府库,与《鸿门宴》的“封府库”的“府库”含义相同,指贮藏财物和兵器之地。 B . 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今指喧嚷,起哄;鼓惑,煽动。 C . 军,驻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的“军”字含义不同。 D . 内,让……进入。与《鸿门宴》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的“内”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奢有文治之才,他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使得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B . 在“阏与之围”的战争中,赵奢善于迷惑敌人,利用秦国间谍让其带回消息,而赵奢暗中部署战局。 C . 赵奢有令在先,谁来为军事进谏就将他处以死刑;但对许历,不仅网开一面,还虚心听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 . 赵孝成王相信奸臣的谗言让赵括代替了老成持重的廉颇,赵括出战被射杀,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国,惨遭活埋。
  4. (4)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 B . “乡试”因其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C .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 D . “征辟”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
  5.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十七史百将传》)

    ②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

  6. (6) 赵奢是如何解除阏与之围的?请结合全文概括。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 , 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咏楚词”透露了作者在端午节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门。 B . “榴花”一句中用榴花与舞裙对比,表现作者以过去的春风得意表现时下的落寞和愤懑。 C . “戎葵”句中,用了拟物的手法,借蜀葵向阳的属性来表明自己身虽老却始终热爱祖国的思想。 D . 最后三句写了面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
  2. (2) 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5.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红楼梦》 中的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 中的“”两句。
  2. (2) 《六国论》中苏洵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原因是:“。”
  3. (3) 在《牡丹亭·惊梦》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赞叹园中景色,表达了春心的萌动,而在《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写了园中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4. (4) 自古以来,剑装点了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文人的诗歌,更平添了他们的豪迈,使诗词保持了一种昂扬之势,如
6.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贫困农牧民不用背井离乡,反而借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74万人。多年前,这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劣环境的           

    不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5%。如今,穿沙公路在沙漠腹地            , 行车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在它们后面,(    ),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在沙漠腹地,一座建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            , 房源紧俏。在酒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也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深恶痛绝    纵横交错    络绎不绝    一应俱全 B . 恨之入骨    纵横捭阖    不绝如缕    一应俱全 C . 深恶痛绝    纵横捭阖    络绎不绝    无所不有 D . 恨之入骨    纵横交错    不绝如缕    无所不有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而沙坡地势此起彼伏 B . 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 C . 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 D . 满目的是此起彼伏的沙坡,和紧紧锁住流沙的沙柳、杨树等绿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论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 . 多数人不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 多数人尽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尽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II

就植物而言,太古代与元古代,属于菌类和藻类时代,之后的古生代,属于蕨类和裸子植物的时代,再之后的中生代,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不开花植物,后者是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诞生,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在此之前,这个地球只有鸟语,从此以后,      

      。因为有科学家断言,荷花是侏罗纪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银杏一样,都属于未被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就是说,荷花成功地逃过了侏罗纪末日的那一场天劫,以被子植物活化石之姿抱香而来,一直鲜艳地摇曳到现在,让今天的人类依然能在池塘里看到花容楚楚。

  1. (1)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必修下第五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相结合的人生选择。

材料二: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指具有高智商和学识,将一己利益作为自己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都被视为投资的一类人。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对当代知识青年正越来越多的成为这类人而忧心忡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如何看待“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

高一年级班会课上就以上材料展开了讨论,请结合“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现象,以“抱负与使命”为主题,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