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山东省邹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③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③华表: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别馆寒砧”一句,写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 . “孤城画角”一句,虽写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 . 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 . “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仕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 (2) 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希腊神庙

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界最大的流派是以费肖尔父子为首的新黑格尔派,他们最大的成就在对于移情作用的研究和讨论。所谓“移情作用”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文艺作品。

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利普斯反对用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这种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下垂,而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腾,出力抵抗。利普斯把这种印象叫作“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象移到石柱上,于是石柱就仿佛耸立上腾,奋力抵抗了。利普斯的这种看法偏重移情作用的由我及物的一方面,唯心色彩较浓。

同属移情派而与利普斯对立的是谷鲁斯。他侧重移情作用的由物及我的一方面,用的是生理学观点,认为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在他的名著《动物的游戏》里举过看跑马的例子:

一个人在看跑马,真正的摹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但不肯放弃座位,而且有许多理由使他不能去跟着马跑,所以只心领神会地摹仿马的跑动,去享受这种内摹仿所产生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最纯粹的审美的观赏了。

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只有内在的摹仿而不应有“货真价实”的摹仿。如果运动的冲动过分强烈,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少年因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摹仿维特自杀,那就要破坏美感了。正如中国过去传说有人看演曹操老奸巨猾的戏,就义愤填膺,提刀上台要把那位演曹操的角色杀掉,也不能引起美感一样。

我还记得五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攻击的靶子之一就是我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现在趁这次重新谈美的机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自我分析和检讨。我仍得坦白招认,我还是相信移情作用和内摹仿的。这是事实俱在,不容一笔抹煞。我还想到在一八五九年左右移情派祖师费肖尔的五卷本《美学》刚出版不久,马克思就在百忙中把它读完而且做了笔记,足见马克思并没有把它一笔抹煞,最好进一步就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再下结论。我凭对个人经验的分析,认识到这问题毕竟很复杂。在审美活动中尽管我一向赞赏冷静旁观,但有时还是一个分享者,例如我读《史记·刺客列传》叙述荆轲刺秦王那一段,到“图穷而匕首见”时我真正为荆轲提心吊胆,接着到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时,我确实从自己的筋肉活动上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以下一系列动作我也都不是冷静地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紧张地用筋肉感觉到的。我特别爱欣赏这段文字,大概这种强烈的筋肉感也起了作用,因此,我相信美感中有筋肉感这个重要因素。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材料二:

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摹仿”。但利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费肖尔父子在移情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B . 古希腊道芮式石柱之所以能引发人们耸立上升的感觉,是因为利普斯提出的“类似联想” C . 《动物的游戏》里看跑马的事例印证了谷鲁斯主张的移情作用是一种“内摹仿”的观点。 D . 依照谷鲁斯的观点,西欧少年摹仿维特之举、中国观众的不冷静行为都是毫无审美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光潜在读荆轲刺秦时体验到“持”和“揕”的紧张局面,意在说明冷静的旁观者的存在。 B .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可以判断利普斯的观点比谷鲁斯移情源于人的“内摹仿”的观点更可信。 C . 西方对移情现象有了较早的理论概括,庄子“鱼之乐”表明我国早已有这方面的理论分析。 D . 李白在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中把物写成人,物我交融,山可以看人而不厌。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移情作用”的一项是(   )
    A . 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雷特的理想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却遭遇到摧残和毁弃,这常常会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悲伤。 B .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泥土,钟扬献身种子事业、不懈探索,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我们感佩和敬仰。 C . 《红楼梦》中,林黛玉吟道:“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D . 《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
  4. (4) 材料一中朱光潜针对质疑予以回应,请简要分析其说理思路。
  5. (5)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说“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石涛之语的理解。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猪头

苏童

我母亲凌晨就提着篮子去肉铺排队,可是她买不到猪头肉。人们明明看见肉联厂的小货车运来了八只猪头,八只猪头都冒着新鲜生猪特有的热气,我母亲排在第六位。可是等肉铺的门打开了,我母亲却看见柜台上只放着四个小号的猪头,另外四只大的不见了。我母亲踮着脚向张云兰的脚下看,看见的是张云兰紫红色的胶鞋。那只胶鞋突然抬起来,把什么东西踢到更隐蔽的地方去了。我母亲断定那是一只大猪头。

猪头售空了,我母亲却倔,“我数过的,一共来了八只。”我母亲说,“还有四只,拿出来!你不拿我自己进来拿了。”我母亲以为正义在她一边,人就有点冲动,推推这人,拨拨那人,可是也不知是肉铺里人太多,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故意挡着我母亲的去路,她怎么也无法进入柜台里侧。她听见张云兰冷笑的声音,你算老几呀,自己进来拿,谁批准你进来了?一些纷乱的男女混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少数声音息事宁人,大多数声音却立场鲜明,表示他们站在张云兰的一边。见喜的母亲向我母亲耳语了几句,竟然就让她冷静下来了。她说,“张云兰记仇,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她,我跟你一样,有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龄,要吃肉的,怎么去得罪她呢?”

我们街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还是说猪头吧,有的人到了八点钟才去肉铺,却提着猪头从肉铺里出来了。比如我们家隔壁的小兵,那天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家里走,尽管天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在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

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我母亲不是笨人,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

我母亲平时善于与女邻居相处,她手巧,会裁剪,也会缝纫,小兵的母亲经常求上门来,让我母亲缝这个缝那个的,我母亲有求必应。当然女邻居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主要是赠送各种票证,有煤票,草纸票,最好的是布票。我们家那么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几乎不花钱,每人都有新衣服新裤子穿。

那天夜里我母亲带了一只崭新的假领子到小兵家去了。小兵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张云兰也有四个孩子呢,你给她家的孩子做几条裤子嘛!为了孩子的肚子,你就别管你的面子了,你做好了裤子我给送去,保证你有好处,马上要过年了,这么和她僵下去,你还指望有什么好东西端给孩子们吃呀,张云兰那把刀是长眼睛的,你吃了她的亏都没地方去告她的状。女邻居把我母亲说动了心。母亲说,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张云兰,让她把料子拿来,以后她儿女的衣服我来做好了。

凡事都是趁热打铁的好,尤其在春节即将临近的时候。小兵的母亲第二天回家的时候带了一捆藏青色的布到我家来。此后的一个星期也许是我母亲一生中最忙碌的日子。张云兰提供的一捆布要求做五条长裤子,都是男裤,长短不一。时间紧迫,只好挑灯夜战,我们在睡梦中听见缝纫机应和着窗外的北风在歌唱,声音有时流畅,有时迟疑,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哀怨不已。

我母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张云兰家的五条裤子。整个事情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张云兰从肉铺调到东风卤菜店去了!早不调晚不调,她偏偏在我母亲做好了那五条裤子以后调走了!

我们对于春节菜肴所有美好的想象,最终像个肥皂泡似的破灭了。

除夕前那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天色还早,其他人都没起床,我和我三哥计划在家门前堆雪人。我们在拉门栓的时候感觉到外面什么东西在轻轻撞着门,门打开了,有个裹红围巾穿男式工作棉袄的女人正站在我们家门前,女人的手里提着两只猪头,左手一只,右手一只,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大猪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一层白色的雪花,两只大猪头的耳朵和脑袋上也覆盖着白雪,看上去风尘仆仆。

她一身寒气地挤进门来,把两只猪头放在了地上,说,你妈妈等会儿起来,告诉她张云兰来过了。你们记不住我的名字也没有关系,她看见猪头就会知道,我来过了。

听我母亲说,张云兰家后来也搬走了,她不在肉铺工作,大家自然便慢慢地淡忘了她。我母亲和张云兰后来没有交成朋友,但她有一次在红星路的杂品店遇见了张云兰,她们都看中了一把芦花扫帚,两个人的手差点撞起来,后来又都退让,谁也不去拿。我母亲说她和张云兰在杂品店里见了面都很客气,两个人只顾说话,忘了扫帚的事情,结果那把质量上乘的芦花扫帚让别人捞去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猪头”贯穿文章前后,从“抢买猪头”到“送猪头”的转变,可以看出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微妙变化。 B . 母亲一眼认出那失踪的猪头之一,这毫无根据的臆断写出母亲排第六名却买不到八只猪头之一的愤怒。 C . 母亲在杂品店遇见张云兰的情节看似无关紧要,却在轻描淡写中表现出两人的默契,丰富了人物形象。 D . 小说语言明朗、轻快,还有一些幽默的成分,如“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时热情奔放,有时哀怨不已”。
  2. (2)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情节的“出乎意料”多在“情理之中”,《白雪猪头》中张云兰被调走却极为突兀,影响主题的表达。 B . 苏童善于追忆过去,他用孩子的视角将读者带回那个特定的时代,体现出年代特色。 C . 小说中的票据表现了物资紧缺的时代特点,各种各样的票据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产物。 D . 同样写人性,曹禺的《雷雨》以周朴园的自私冷酷为代表,批判了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的人性,而《白雪猪头》赞美人性。
  3. (3) 小说中“白雪猪头”近乎一个意象,它有怎样的审美意蕴?请简要分析。
  4. (4) 有人称苏童的这篇小说为典型的“世情小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 .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 .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 .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 . 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 . 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 . 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 . 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 . 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 . 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②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5. (5)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在说自己的志向时,说自己不擅长礼教的两句是“”,这是他的谦辞。
  2. (2) 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3. (3) 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登岳阳楼》(杜甫)、《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中都有“舟”的诗句,分别是“”“ ”。
6.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 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 , 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 .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 . 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 . 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8.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