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当下文艺要产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作品,又该如何向经典之作学习传承借鉴?

     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之所以经受住了时间的筛选,成为各艺术门类“压箱底”的宝贝,在于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而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

     感悟生活的温度决定了作品传播的广度。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也由此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精神力量。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为引子,指出当下文艺要向经典之作学习传承借鉴。 B . 经典戏剧经受住了时间的筛选,成为“压箱底”的宝贝,所以达到了某种艺术的高度。 C . 优秀的文艺作品有某些共性,如它们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 D . 话剧《天下第一楼》能成为当代经典,与其内容能拨动观众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不无关系。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经典作品受追捧的现实出发,论证分析,又回到现实,提出新时代作品创作要求。 B . 文章主要从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分析经典作品耐看的原因。 C . 文章论证方法多样,如第三段中的假设论证、正反论证,以及第四段中的举例论证等。 D . 文章第四段举河北梆子《宝莲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经典作品要有厚度和传播广度。
  3. (3) 根据原文,对于如何向经典作品学习借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在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的时候,应该专心锤炼作品,使作品体现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 B . 作者眼中不能只有浮表化的情感,作品要避免乏味单调、浅薄庸俗,要体现文化的深度。 C . 要坚定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艺作品始终抱有信心,要坚持推陈创新,用创新促发展。 D . 要让文艺作品饱含生活温度,艺术地反应百姓心声,使其有更广的传播度和好的口碑。
2.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会徽“冬梦”“飞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再到设计灵感为“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借助一个个冬奥符号传播开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雪看来,利用冬奥会这一传播平台,更有助于世界接受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及文化表达。

     在《奥林匹克议程2020》的改革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寻找未来举办奥运会的样本模式。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与实践,正是助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表达”。“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加深,我们在世界体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邱雪说。相较以往,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冬奥盛会具有更深远影响。“北京冬奥会把长期的、可持续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的做法,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郑轶《冬奥会,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人民日报》2021年2月1日)

材料二:

     截止2019年年底,北京、张家口市空气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7.9%和26%。京张治沙覆绿成效显著,两市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北京市森林覆盖率2019年达到44%,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张家口市林木绿化率2019年达到50%,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京张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4.5%,比2015年提升了6.6个百分点;2019年张家口市主要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达87.5%。赛区全面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以冬奥举办为契机,首钢紧抓战略机遇,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减量发展,推广绿色智能新技术,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挖掘文化发展新内涵,努力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整体塑造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先进理念和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新地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张家口市紧抓筹办北京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在原有冰雪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大幅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使当地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交出了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2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97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初期的30.24%降至0.39%。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国考、省考中进入“好”的等次。

(摘编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新华网2021年6月23日)

材料三:

     河北崇礼处于河北平原和蒙古高原过渡带,150天雪期使崇礼有了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条件。然而,比起更有自然优势的东北,这里却仍然更容易成为未来冰雪小镇。这是因为,崇礼本身结合城市优势深耕滑雪产业近十年,最近五年又受冬奥影响,雪场、交通等综合硬件条件不断提升——崇礼先后建设了7大滑雪场;北京到张家口的高铁在2019年末开通,从北京到达崇礼只需要1个小时,辐射了京津冀甚至大部分南方地区的滑雪者。出行问题解决后,崇礼又能利用市区中心商圈的超市、餐厅、酒店,为滑雪者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摘编自《冬奥点燃消费,中国滑雪产业链准备好了吗?》,腾讯网2022年2月8日)

材料四:

     美国《石英》杂志称,10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滑雪这种休闲活动,但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改变了这种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以来,中国参加冬季运动的人数超过了3.46亿,超过了此前设定的“让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石英》注意到,中国推广冰雪运动不光是“靠天吃饭”——在环境资源不足的地区,中国正积极投建室内场馆:“中国的室内滑雪场数量世界领先……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馆和设施,让这个位处亚热带的城市(及周边省市)的居民也能随时体验冬季运动的魅力。”《石英》指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只是一部分,运动员的榜样效应也同样重要:“(运动员)是培育冰雪文化的关键因素,拿明星运动员谷爱凌来说,围绕她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激励着更多年轻女性学习、从事这项运动……来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能引起类似的效应——美籍华裔运动员陈巍、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在中国都有不少的粉丝,也能发挥类似的效应。”

(摘编自《冬奥会掀起中国“冰雪运动热潮”》,《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1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北京冬奥会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在世界体坛展现了更重要的作用。 B . 2019年的北京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相较于2015年,都达到了50%,提升明显。 C . 崇礼比起东北更易成为未来冰雪小镇,因为150天雪期使其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D . 冰雪运动发展辐射到了环境资源不足的地区,如上海居民能随时体验冬季运动的魅力。
  2. (2) 下列对材料特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材料一善于引用,如引用邱雪的话和巴赫的评价来说明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B . 材料二善于用数据进行分析,如第一段中的数据全都没有约数,表明了分析的准确性。 C . 《石英》是国外媒体,其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描述,比新华网、腾讯网更真实可信。 D . 四则材料话题集中,都与冬奥会有关,但出自不同的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3. (3) 北京奥组委将举行2022年冬奥会线上交流会,向世界分享冬奥会经验。假设你作为志愿者代表,就“2022年冬奥会的积极影响”这一话题发言,你将从哪些方面发言?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3.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风怨

张爱国

     没有谁叫他来,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反正,他来了。

     他甩开万重山,进入这块算不上开阔的山谷时,落日正圆。

     打马西行时,黄河流急,长安城春风正催花千树,到处莺歌燕舞,到处花枝招展,到处春光无限。按说,马蹄再快,也快不过风,尤其快不过孤城日夜翘首呼唤的春风。但是,他和他的马已到,可春风呢?明天,或者夜里,或者一站上城头,春风就会撵上来吧。

     其实,他刚刚现身山口还是黑影一点的时候,孤城上的兵士就发现了他,就欢呼雀跃载歌载舞了。他反倒不急了——对于热烈欢迎你的人来说,你越是不急,越是淡定,他就越急,越热烈。这一点,到过长安城的人都知道,都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放慢马蹄,举目前望,孤城一片,大不过长安城的三四坊,但高拔坚挺得让他浑身一凛;土黄色的城墙在脉脉夕阳下金光闪闪,叫他不敢看上第二眼。四周,还都是山,一座座,一重重,巍峨肃穆,壁立千仞——如果山是岸,谷是海,那孤城就是一叶扁舟。他回望刚刚走过的山口和那道算不上路的路,早不知道被何物吞噬。

“京使,京使!快上来!”三四十张土黄色的头脸从城上探出来,手臂拼命地往上招揽。

     城门却是紧闭着,一丝缝隙都没有。一队雁阵缓缓北飞,他笑了:“我不是雁,怎么上?”

     十几根粗大的绳索从城上放下来。“抓死,吊你上来!”城上的人大叫着,“马拴城下!拴死!”

     拴了马,他伸手要抓一根绳子,十几根绳子争相围来。“抓我的,抓我的!我吊你!”

     他抬头看着一张张极度兴奋、讨好的脸,为难了。

“别争!讲规矩!”一声粗吼,吓得他差点掉头要跑。

“不许徇私,不许徇私!”所有的声音集中向一个人。

“嘿嘿,谁叫我是将军呢!”一个不知道是黑还是黄的大脑袋伸得老长,半个身子都倾出了城墙道:“嘿嘿,兄弟,我力大,我吊你。”

一站上城,他就明白了:春风不是没有撵上来,它是被冷风劈头赶跑了。

“穿我的袄子!”一个兵士脱下袄子递给浑身打战的他,被另一只手急忙拦截了:“穿我的!我不怕冷!”

“谁不怕冷?”将军不像刚才那么大吼,但明显很不屑,“不服,和我比试一夜?”

“又徇私!”几只手气呼呼地收了回去。

     将军脱下袄子,披到他身上说:“京使辛苦……”

“我不是京使。”他拱手施礼道,“将军,在下王之涣,游历到此。”

“不是京使?”将军大惊。

“不是皇上派来的?”兵士们顿时蔫儿得像霜打的茄子,“皇上真的忘了我们,大唐真的忘了我们……”

“多嘴!”将军的一声吼吓得王之涣一哆嗦,“凡大唐而来,东方而来的,都是贵人!兄弟,吃饭!”将军拉着王之涣席城墙而坐,吩咐道:“今晚有贵人,上酒!”

     一个兵士抱来一坛酒,给每人倒上一小口。

“喝!”将军向王之涣举碗,轻轻抿了一口,咂了咂,又舔了舔嘴唇。

     王之涣也抿了一口——不是酒,是水,浑黄的水,碜牙。

“上饭!”将军又吩咐道。

     又一个兵士捧来馒头,一人一个。发到王之涣时,将军伸出了两个指头。王之涣只接了一个,托到掌心;硬得像石头,土黄色,婴儿拳头般大小,里面有草根也有树皮。王之涣四下看看,一个个埋头小心地啃食。王之涣也埋头啃食。

“对不住啦,兄弟。”将军舔着手掌说,“今夜,定给你弄来好招待。”

     睡,也是在城墙上。王之涣学着兵士们的样子,倚坐城墙,佩剑紧握手中。

     半夜,王之涣被惊醒了。一看,是将军几个人被绳子从城下吊了上来,将军肩上还绑着一个布袋。打开布袋,有牛肉、羊肉、羊奶。将军抹一把眼睛说:“又能熬上一个月啦!老五,你们几个值啊。”王之涣数数城上的兵士,少了三个。

“熟的,吃吧。”将军撕下一块羊腿肉,递给王之涣说,“你是贵人,理应好好招待。”

     王之涣抓过羊肉,“啪!”砸在将军腿上。

     天亮了,一阵黄风过后,太阳还不露脸。城门打开,几个兵士提着铁铲出城,挖草根。

     王之涣出城,上马。

     城上羌管幽幽,是《折杨柳》。

     将军驰马老远,回来时手握一截柳枝。

“一路平安!”将军下马,将柳枝捧到王之涣面前说,“莫说我客套。我大唐子民,不管到哪里,客套不可少。”

     王之涣接过柳枝,僵硬干瘪,连柳芽儿都未冒出。“春风不度,何来柳芽?”王之涣策马向东,背后,冷风掀衣,冷彻骨髓;迎面,似有缕缕春风拂来,温暖和煦。“春风,你泛滥京城,此地何不吹度丝毫?”王之涣喃喃低语,忽而嘶吼:“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选自《小说月刊》,2022年第1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王之涣一次游历中的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艺术地表现了王之涣《凉州词》的创作过程。 B . 小说中,将军和士兵们起先误以为王之涣是京使,在得知其身份后仍然高规格接待他,实属难得。 C . 小说善用细节描摹内容、刻画形象,如对酒和馒头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辛。 D . 小说中精妙的环境描写、凝练的四字短语、曲折的故事情节等,使小说的语言充满诗意的美感。
  2. (2) 有人说,小说标题《春风怨》很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标题妙在何处。
  3. (3) 王之涣创作的《凉州词》基调悲凉,但这篇小说却是“在悲凉中蕴含着亮色”,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将士的“悲凉”和“亮色”?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李密,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B .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C .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D .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就叫做字。 B . 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代的丧礼规定,专指父母死后要服丧,期满除服。 C . 出,由内到外,这里指京官外调,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入,由外到内,调入京城。 D . 诏,指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 . 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遭遇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为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 . 李密守丧期满,应征到洛阳任太子洗马,后外调任温令,他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后虽官职得到调整但仍心怀怨恨。 D . 李密有才情,上《陈情表》感动了皇帝,又通过比较舜、禹、皋陶等的谈话特点,否定了诸葛亮琐碎的言谈方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②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忆昔午桥桥上饮”起笔高亢,追忆往昔与朋友聚会的美好情景,表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B . “如一梦”暗含词人的人生感慨,“堪惊”则写出词人在经历磨难之后仍然心有余悸。 C . “闲登小阁看新晴”中的“闲”并非悠闲,而是“闲散无聊”;“登小阁”直接点题。 D . 本词结尾两句将古今兴衰变幻之事付于渔唱樵歌之中,寄寓了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慨。
  2. (2) 清•彭孙道《金粟词话》:“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然无味……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划,缕金错彩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本词中“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为何成为绝唱?请简要分析。
6. 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1.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表现人生似梦的感慨的两句是“”。
  2. (2)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两句是“”。
  3. (3)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表现宋荣子能够不受外界影响,辨明世间荣辱的两句是“”。
7. 综合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  )。从      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        地展现了         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千里江山围》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作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发生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         , 让人称奇。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题材   一体化   气冲霄汉   动人心弦 B . 体裁   一体化   大气磅礴   摄人心魄 C . 题材   全景式   大气磅礴   摄人心魄 D . 体裁   全景式   气冲霄汉   动人心弦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 B .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 C . 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 D .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 B . 《千里江山图》把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作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发生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 C . 《千里江山图》让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 D . 《千里江山图》把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发生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
8. 语言表达
语言文字运用Ⅱ

     短视频具有内容新奇、节奏轻快、轻松幽默等优点。它抓住了用户的兴奋点,极易让人尤其是青少年沉迷。          , 会占用大量精力,耽误学习或睡眠。

     在内容上,          。这些信息内容博眼球、吸流量,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创作,青少年很容易就会受到吸引。短视频容易引起瞬时速览的刺激,短短十几秒的视频,通过视觉、听觉、交流等全方位模式的刺激,极其具有吸引力。在算法上,短视频极具算法推荐的诱惑。短视频传播基于大数据的推荐算法,用户越刷越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正因为如此,青少年特别容易对短视频上瘾,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笔者建议,视频平台应该设置青少年模式,包括每天的使用时间和时段,防止过分沉迷。          , 当现实社交乐趣远远大于网络虚拟乐趣的时候,沉迷就会慢慢淡化。老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学会自律。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行文思路。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生活往往呈现出“适”的状态:“舒适”是一种悠闲的生活,自适安稳、心性平和;“适当”是一种平衡的生活,适可而止、张弛有度;“适应”是一种变通的生活,适者生存、顺应时势;“适用”是一种实际的生活,适于实用、贴近现实……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怎样才是“适合”的生活状态?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