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三一轮同步试卷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三一轮同步试卷
教材版本:历史
试卷分类:历史高三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9-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人文生态系统的基础,自然生态系统的解决又依靠良性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建立,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个人生态问题的重心在于通过修身解决心身关系问题,进而解决社会生态问题以根本解决自然生态问题。儒家的“仁”也包括爱自然,对待具体的自然事物,不是简单的不杀生,强调“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儒家经典强调,必须制定相关礼制、法规来保护生态资源,禁止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捕鱼捉鳖。儒家思想认为,天地之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足以食人”“足以衣人”,但只有运用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实现丰衣足食,国家应该设置专门官员来管理自然资源的开发。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生态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  1973年以来中国生态观念的的变迁

年份

生态保护主要观念

1973—1981年

首次打破社会主义中国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观念

1986—1991年

首次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992—1996年

首次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

1997—2001年

首次提出源头保护和自然恢复

2007—2011年

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

2012—2016年

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2017年至今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侯鹏、高吉喜等《中国生态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及其演进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儒家生态观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生态观念变迁的背景,并分析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的历史意义。
2. 论述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所谓大循环是由于人口(数量、地理空间分布、族群分布等)和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知识传播技术)的变化,引发新经济要素的出现,使得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担纲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一轮,是商周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完善于周,终结于奏政;

第二轮,是由汉至唐的豪族社会的大循环:从汉武帝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

第三轮,是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循环进程中的第四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浮现的现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革命史只是故事的一半,精神的重构与自我超越很可能是这一轮大循环的引领性力量。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自我超越

——摘编自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单选题
公元前8世纪末随国与楚国发生战争,随国大夫季梁分析形势说:楚大随小,小国要战胜大国,必须忠于民而信于神。民是“神之主”,“民和”神就会降福;“民各有心”神就不知所从。这表明春秋时期(   )
A . 宗法分封制度瓦解 B . 诸侯争霸日渐频繁 C . 天命神权思想崩溃 D . 民本思想已经出现
4. 单选题
下表所示为老子、孟子和墨子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老子

“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孟子·梁惠王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

《墨子·兼爱中》

A . 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 B . 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想 C . 反映民贵君轻的思想 D . 强调纲常伦理的思想
5. 单选题
据《管子》记载,蚩尤在葛卢之山发现了最古老的铜矿,炼成了刀剑和铠甲,这就是中国宝剑的起源。但汉代小说《十洲记》却坚持认为,最古老的宝剑来自西方世界,是周穆王征伐西戎,迫使对方交出的“昆吾割玉刀”。这说明(    )
A . 《管子》的记载符合历史真实 B . 历史叙述不能再现历史事实 C . 只有一手史料才具备历史价值 D . 史学研究需多方史料来印证
6. 单选题
春秋时期的货币铸造地点,主要集中在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之地;战国中期以后,货币铸造的范围向东延伸到滨海的齐国境内,向南到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到达燕赵长城以南。这表明(   ) 

 

 战国主要货币图 

A . 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B . 全国市场初步形成 C . 民族交融进程加速 D . 各国货币单一流通
7. 单选题
《吕氏春秋》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夕,其书基本上以儒家为宗,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学说为素材,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熔百家学说为一炉,对《吕氏春秋》评价正确的是(   )
A .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C . 完成了诸子思想的系统整合 D . 推动了秦的霸业与统一
8. 单选题
战国时期,自商鞅变法起,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开始对民间商品实施高额的税率,以战国后期的秦国为例,酒、肉的税额比起成本要高出十倍;盐、铁等多种物资的生产和销售均由政府统一经营,其垄断利润则尽人政府之手。导致这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
A .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 跨国贸易的兴盛 C . 兼并战争的加剧 D . 宗法观念的消亡
9. 单选题
西周官员的待遇主要是周天子及诸侯国君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官员作为采邑。到了战国,官员的待遇遵循“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俸禄变为封邑(有征税权但无治民权)和支付实物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军功爵制的普及 B . 分封制不断强化 C . 土地私有制出现 D . 权力集中的趋向
10.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稷下学宫的位置应在右示意图中的(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