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 知识点题库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 . 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 . 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 .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 . 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 . 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 . 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 . “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春望》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下列对诗歌主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望》抒发了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B . 《泊秦淮》批判了秦淮歌女不关心国家前途,只顾卖唱逗笑的无耻生活。 C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愿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D . 《过零丁洋》中作者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给划线字注音。

万金

更短

不胜

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①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②《春望》中表达诗人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诗句是: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烽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②深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④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⑤子曰:“岁寒,                       。”(《论语 子罕》)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⑧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直接抒发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⑩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连续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 (2) 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默写。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④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浩《黄鹤楼》)
⑦默写空白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默写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②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木兰不用尚书郎,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                ,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⑧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                  ”表现了作者交往的高雅。
⑩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 (2) 联系全诗,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

补充句子

①盈盈一水间,

, 江入大荒流。

, 清风半夜鸣蝉。

④白头搔更短,

⑤纷纷暮雪下辕门,

⑥《迢迢牵牛星》中表现思妇情思悠悠、心乱神伤的诗句是:

⑦《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一带壮阔景色的诗句是:

⑧《春望》一诗用拟人手法写诗人感时恨别,触目伤怀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名句是:

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⑩《西江月》中,词人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神来之笔是: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颔联以“”一语承上,以“”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2.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其赏析。
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春望》一诗中描写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语句是

阅读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春望》是一首(体裁),写于之后,表现了作者的情况。
  2. (2) 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3) 诗的尾联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对于这个艺术形象,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4) 写出诗中对仗的诗句,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读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根据该诗填空。

    ①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之景。

    ②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之情。

  2. (2) 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孤帆一片日边来 B . 白发三千丈 C . 感时花溅泪 D .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3)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B . “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C . 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 D . 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 (1)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杜甫带领妻儿逃到鄜州。后来,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即北上,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启程不久,杜甫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请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及所学过的《春望》一诗,说说本诗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又贯穿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作者在诗中并不写自己,而写远在鄜州的妻子,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 ,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霖:一连数日的大雨。②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③望岁:盼望丰收年成。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1. (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夜晚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形成鲜明对比,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 B . 颔联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达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C . 颈联仍写喜雨,前一句是诗人的想象,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秋收有望;后一句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 D .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2.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