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第①段中“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是”指代的是(        )。


A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B . 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 C .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D .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
《大自然的语言》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学。 B .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C . 第二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把大自然中的物候为农民操心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
《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分为两大类。

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选词填空:                
  1. (1)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______ , 动物的养育往来。(    )
    A . 发荣 B . 荣枯 C . 枯落
  2. (2)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得多。(    )
    A . 灵活 B . 灵敏 C . 机灵 D . 生动
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
A .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 .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 . 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 .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 . 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 . 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 . 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请根据病因修改下列画线句子的语病。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展示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②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原理③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①句词语搭配不当,修改意见:

②句用词不当,修改意见:

③句缺少句子成分,修改意见: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B .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物候学。 C .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依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 (2) 自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 (3)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 (4)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流览 次第 翩然 销声匿迹 B . 刺槐 避免 显著 风雪裁途 C . 晴朗 侵害 纬度 周而复始 D . 海棠 融化 农谚 草长鹰飞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③⑥⑤④①② B . ④①②③⑥⑤ C . ③④①②⑥⑤ D . ④③①②⑤⑥
赏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 (2)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倒数第二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 《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 . 《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D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