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题库

对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黑龙江的漠河及江西的庐山三个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


体长(毫米)

耳长(毫米)

体毛

A地区

695

65

浓密

B地区

540

86

正常

C地区

483

103

稀疏

    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推测:


  1. (1) A地区为 ;B地区为 ;C地区为 。 

  2. (2) 动物的耳朵大,体毛稀疏有利于 ;耳朵小,体毛浓密有利于 ,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它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

  3. (3) 影响这种动物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为 ,它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

  4. (4) 动物具有与外界环境相似的体色,虽然可以有效地逃避猛禽的捕食,但难以躲避嗅觉灵敏的猛禽的袭击,这种现象说明  。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 . 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 .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A . 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 . 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 . 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 . 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是(    )


A . 杂交水稻 B . 杂交小麦 C . 克隆羊 D . 转基因鱼
 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  )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⑥ C . D . ①⑤⑥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欧人鼻子比非洲人的大,这有利于( )

A . 消灭细菌 B . 温暖空气 C . 阻挡灰尘 D . 空气流通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 . 蛾类夜间活动 B .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 候鸟的迁徙 D . 山顶的旗形树
重庆由于遇罕见蝗灾,急需用5000条蛇、2万只麻雀和20万只青蛙灭蝗,你认为(   )
A . 这些动物会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B . 可施用大量农药消灭蝗虫 C . 多此一举,劳民伤财 D . 既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
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它们耳朵差别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 . 阳光 B . C . 温度 D . 空气
动物的栖息场所大体可分为 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方式.
沼泽属于典型的生态系统,具有的作用.
“万物生长靠太阳”、“鱼儿离不开水”等民间谚语,体现了生物的生存必须环境;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形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环境。
小华发现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呈绿色.经他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叶绿素的形成可能与光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 (1) 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2. (2) 小华将一些蒜瓣分别浸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中,两瓷盘中蒜瓣的数量应,然后将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封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
  3. (3) 根据假设可以预测,甲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色的,而乙盘中长出的蒜苗叶是色的.
  4. (4) 在这个设计中,实验变量是,甲、乙两个装置构成一组
  5. (5) 小华的上述研究方法属于法.
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


  1. (1) 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
  2. (2) 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3. (3) 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将水草和鱼等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中,做成如图所示的生态瓶,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草为鱼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B . 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CO2 C . 若该玻璃瓶长久置于黑暗中,水草、鱼、螺将会死亡 D . 随着能量的消耗,整个生态瓶的质量会逐渐减小
中央4台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 .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 .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 .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动物适应环境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的生活方式的是(    )
A . 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 . 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 . 鸟类将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 D . 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对物种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某森林中生存着冷杉、云杉卷叶蛾和一种特有鸟类。这种鸟的雏鸟只能以云杉卷叶幼虫蛾为食;云杉卷叶蛾的幼虫只以冷杉嫩芽为食。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影响,通过控制实验的环境温度,测定并记录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冷杉开始萌芽、蛾幼虫和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以及冷杉嫩芽、蛾幼虫、雏鸟存在的日期,如图所示。发现气候变暖能显著提早冷杉开始萌芽和蛾类幼虫最早孵出的日期,对于雏鸟最早孵出的日期影响不大。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 (1) 该森林内所有云杉卷叶蛾个体的总和是一个
  2. (2)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冷杉属于
  3. (3) 若不考虑气候变化,该森林中的生物物种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 (4) 通过该研究的结果可推测:随着气候变暖,该森林中这种鸟类的数量会(选填“增多”或“减少”)。
如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1. (1) 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 (2) 在草原上适度放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和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如图1是某湖水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图1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关系,图中的A、B、C、D表示四种鱼,请解答:

  1. (1) 图1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 (2) 如果图2中的A、B、C、D表示图1中的四种鱼,图1中A、B、C、D对应的成分是
  3. (3) 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蓝藻、绿藻疯长进而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为解决水体发绿的问题,有人建议在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鱼苗。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分别是图2中的(选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