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艳丽多姿的生物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 ,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   

  1. (1) 图 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2. (2) 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 (3) 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4. (4) 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名句体现了动物对人类哪方面的作用(  )

A . 在科学和技术上给人们的启迪 B . 观赏价值和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C . 动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处 D . 提供肉、蛋等作为人类的食物

 某学习兴趣小组设计了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10只鼠妇,过一段时间观察统计鼠妇的分布情况,下表是该小组重复5次所统计数据的平均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2

3

4

5

6

7

8

9

明亮

7

4

1

0

0

0

0

0

阴暗

13

16

19

20

20

20

20

20

A . 该实验过程中明暗两种环境的差异只能是光照 B . 该小组重复实验5次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 . 实验中明暗两种环境所放入的鼠妇大小可以不同 D . 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可增加吸收的面积 B . 根尖的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可增加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面积 C . 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 D . 刚毛起固定作用,使蚯蚓得以快速运动
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
  1. (1) 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是
  2. (2) 每种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该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体中细菌体内本科的最适温度.
  3. (3)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古菌属于
  4. (4) 深海鱼类不需借助视觉捕食,眼已退化,这是对深海环境因素的适应.
在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来发展生产的是(   )
A . 利用塑料大棚控制光、温度、水等,使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 B . 利用地膜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 C . 利用苔藓、地衣来监测空气污染 D . 控制光照的长短,培育反季节开花的花卉
日常生活中有“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 . 温度 B . C . 水分 D . 土壤
对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 . 农田中的植物、昆虫、鼠 B . 、阳光、空气、水、土壤 C . 上述A和B的总和 D . 上述A和B的总和 加上其它青蛙
把下列现象与密切相关的非生物因素搭配起来.

采集人参要到森林深处

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

北极狐比非洲沙狐的耳朵小很多 

阴雨天,鱼儿长把头露出水面

A温度           B空气            C水           D阳光

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蛔虫消化器官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 B .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C . 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 D . 兔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与食草生活相适应
枯叶蝶的体形长得极像枯叶,这种现象属于(   )
A . 保护色 B . 隐蔽 C . 混淆色 D . 拟态
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
A . 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 B . 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C . 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 . 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
水环境和陆地环境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环境的温度变化较大 B . 水环境中的氧气含量较少 C . 陆地环境因素变化较稳定 D . 陆地环境中的生物结构较简单
陆生高等动物具有发达的和有防止的身体表面,这是对陆地环境的适应。
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①选择 90 株柑橘苗,把它们平均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 组 30 株

150 米朝南坡地

84 千克

不甜,酸味重

B 组 30 株

300 米朝南坡地

102 千克

最大

C 组 30 株

450 米朝南坡地

91 千克

甜,略带酸

  1. (1) 选取每组 30 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宣种植在
  3. (3) 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
A .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 .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 . 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 . 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幼虫表面呈金黄色,喜群集,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他食料的下方。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冬冬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

  1. (1) 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 (2) 如图是冬冬设计的关于“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探究的是哪种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
    A . 温度 B . C . 麦麸 D . 风力
  3. (3) 预期实验结果:黄粉虫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填“明亮”或“阴暗”)。
啄木鸟有“森林医生”的美誉,它的体温,有尖尖的喙可以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利于啄破树皮,找到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

七年级科学教材的活动内容:“观察豆类种子的发芽”,相信同学们一定都认真观察过。
  1. (1) 赤豆种子萌发的时候最先长出的是(选填“芽”或“根”)。
  2. (2) 种子幼芽在出土前呈钩状的原因是
  3. (3) 绿豆种子在光照下发芽的叶子呈绿色,而在黑暗中发芽的叶子呈黄色,这是因为能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
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这种适应方式称为。某些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这种适应方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