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态系统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果大量捕杀蛇会导致()


A . 鼠的数量减少 B . 草产量增加 C . 羊的数量减少 D . 人口增加
草食动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属于( )

A . 分解者 B . 生产者 C . 消费者 D . 消费者和分解者

 如图是某课外实践小组同学调查学校周边环境后而绘制的简图.请依图回答:

  1. (1) 图中所示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 (2)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等属于 因素.细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细菌与真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 ,水蛭属于 动物;

  3. (3) 请写出图中陆地部分有捕食关系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 (4)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食虫鸟消失,禾谷类的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5. (5) 为了防止害虫对禾谷类的危害,农民常喷洒农药,经过检测,在水蛭体内也发现了这种农药,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的大部分和的表面。

“虎”,是2014年的年度字,下列是有关的两则资料,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1. (1) 资料一:2014年,7月25日中午11点40分,桦南林业地区公安局接到群众报案称自家放养的黄牛被野生东北虎咬伤致死,黄牛的主人在黄牛尸体附近发现大量“梅花”状野兽足印.因为现场前一天刚刚下过雨,地面比较松软,“梅花”状脚印清晰度很高.经桦南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对足迹分析比对后判定,这是一只成年野生东北虎的足迹.

    根据上述材料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2. (2) 资料二: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4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真正野生东北虎仅400头左右.东北虎体色随季节而变化,夏毛是棕黄色,冬毛是淡黄色.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这个字,故有“森林之王”和“百兽之王”之美称.东北虎的孕期为103天左右,每次产2~4只幼崽,两三年才进行一次繁殖,寿命15~17年,最高为20年.

    结合材料,列举东北虎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东北虎额头上的“王”的性状特征是由决定.

  3. (3) 东北虎的属于动物(选填“爬行类”、“哺乳类”),该类动物的体温特征和生殖方式是

  4. (4) 东北虎已经是濒危动物,如何保护东北虎,你的建议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的,所以一般不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B . 人在生物圈中是很小的一部分 C .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 D . 在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产者
如图1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花生、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请回答:

  1. (1) 图1中代表花生的是(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所有花生属于 (选填“种群”或“群落”)
  2. (2) 花生中的有机物来自于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该过程是在叶肉细胞的中进行。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    )
A . 蝗虫 B . 蚂蚁 C . 蜜蜂 D . 蜗牛
将鱼的内脏埋入土中,过一段时间翻开土壤发现鱼的内脏不见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被土壤吸收了 B . 被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C . 被植物直接吸收了 D . 通过内脏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羊肚菌是生长在我国西北方地区的一种优良食用菌。含有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 . 羊肚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 . 多食用羊肚菌,对肿瘤的抑制有一定的作用 D . 我们主要通过种子来繁殖羊肚菌
物种是指能,并能后代的生物群体。骡是马和驴的后代,但骡不能繁殖后代,所以骡(填“是”或“不是”)一个物种。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2. (2) 右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3. (3) 太阳能通过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 (4) 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寨卡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巴西生物技术专家曾在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释放了超过1200万只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如图)。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播寨卡病的能力。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某寨卡病患者的体温在较长时间处于39℃,此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 B . 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C . 释放被钴-60辐照器进行绝育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控制传染源 D . 里约奥运会目标区域上所有的蚊子及其它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牛为生产者 B . 细菌为消费者 C . 蝇的幼虫为二级消费者 D . 牛的尸体为分解者
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 (1) 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g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

  2.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

  3. (3) 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C12H4O2Cl4)。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 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 . 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 . 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 . 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 . 该种鹰的天敌的一个种群 B . 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 . 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 .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等害虫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   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 (1) 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因素;
  2. (2)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3. (3) 生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2020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鲸落”。鲸落是指深海中依赖鲸龟尸体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鲸落从盲鳗、睡鲨等食腐动物的啃食开始,到甲壳类动物的入驻,接着鲸骨中的脂类分解产生硫化物。硫化细菌利用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深海贻贝、蛤等以此为食。
  1. (1) 欲研究鲸的遗传属性,可在鲸鱼尸体的细胞内提取控制鲸鱼性状的
  2. (2) 一个鲸落中,所有硫化细菌个体的总和构成。(选填 “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3. (3) 下列关于鲸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 深海贻贝、蛤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B . 在鲸落生态系统中,硫化细菌属于分解者 C . 流入鲸落生态系统的能最最终米自于太阳能 D . 与热带雨林相比,鲸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工业和生活污水是我市黄渤海域近海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右图所示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淤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来看,细菌属于
  2. (2) 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促使细菌进行呼吸,使有机物能彻底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选填“有氧”、“无氧”)
  3. (3) 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空气,另一部分来自单细胞藻类的作用。
如图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字母代替生物写出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 (2) 经测定发现,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原因包括

    ①各级生物体内的太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

    ②保留在上一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物利用

    ③遗体中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 (3) 碳元素在生物体(群落)与非生物因素(无机环境)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