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酸与碱 知识点题库

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A . 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 B . 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 C . 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 D . 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FeSO4溶液(H2SO4

加入足量Fe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

    9.8

    12.1

    16.3

    18.5

    17.1

    15.2

    14.6

    13.5

    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 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 .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 .

  2. (2) 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 7(填“<”、“=”或“>”)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用固体粉末 B . 稀释浓硫酸 C . 滴加液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 . 紫色—红色—蓝色 B . 蓝色—紫色—红色 C . 蓝色—红色—紫色 D . 紫色—蓝色—红色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 pH 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1. (1) 写出 BC 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E 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 (填化学式)

下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 (1) 甲阶梯上有 5 种物质,相邻间物质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是
  2. (2) 为除去 Na2SO4、MgCl2、CaCl2 ,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①加过量的 Na2CO3 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④加适量的稀 HCl,⑤加过量的 BaCl2 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 

  3. (3) 搭建阶梯乙,请你从 O2、Al、Al2O3、HCl、NaOH 中选择 4 种物质放到台阶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倒数第二个台阶上的物质名称是:(从上往下的顺序)。
  4. (4)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
某品牌矿泉水做了如图所示的广告: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盛有两种水样,水样中分别浸入pH试纸后,左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橘黄色(弱酸性),右侧一杯中的试纸呈现淡绿色(弱碱性),广告宣称弱碱性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B . 左侧杯中的矿泉水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 C . 将右侧杯中的 pH 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能读出水样的pH值为6.72 D . 用 pH 试纸测定矿泉水的pH应该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后涂在试纸上
某科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 (1) 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 (2) 实验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Zn

    C.AgNO3   D.Na2CO3

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取少量氯化钠 B . 闻药品气味 C . 滴加液体 D . 稀释浓硫酸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 (1) 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 . Na2CO3 B . HCl C . FeCl3 D . Ba(NO3)2
  2. (2) 依据反应④,NaOH溶液可以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往杯子中添加的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其成分和比例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
  2. (2)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3. (3) 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选填“能”或“不能”),理由
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是NaOH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 .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 C . 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D .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下列试管壁内残留的固体物质不能用稀盐酸除去的是(     )
A . 盛放过生锈铁钉后留下的红棕色固体 B . 用氯化钡试液检验硫酸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C . 装氧化銅粉末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D . 用澄清石灰石检验CO2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 . 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 . 酸和碱属于包含关系 D . 单质和金属单质属于包含关系
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时挤压图甲中A、B装置的胶头滴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2. (2) 为了验证氢氧化钠能与盐反应,可选择的物质是          (可多选)。
    A . 碳酸钙 B . 氯化铁 C . 硝酸钡 D . 硫酸铜
  3. (3) 为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用如图乙所示的A,B,C三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某混合溶液中含有 HCl、MgCl2、AlCl3 , 为确定各物质的含量,现取该溶液 100g,向其中逐渐加入NaOH,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OA段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 B .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和NaCl C . MgCl2、AlCl3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比为1:1 D . 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9.5%
在测定土壤酸碱性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 . 装入土样粉末 B . 滴加蒸馏水    C . 振荡土壤液 D . 测定酸碱性
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消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下图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去渍原理:过碳酸钠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俗称纯碱)和过氧化氢······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实验中溶液M呈无色,你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总结】

⑴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⑵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