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右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 . 说明CO具有还原性 B . 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 . 说明CO和CuO的反应需要加热 D . 可以防止有毒的CD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克,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团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4克。

  1. (1) “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 ,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

  2. (2) 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 克。

 某化学小组初步设计了“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实验方案.

  1. (1) 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2. (2) 方案二:如图2所示

    请写出该气体与炭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3) 方案三:如图3所示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O气体应由 (填“a”或“b”)通入.

    (3)写出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元素 B . 纯净的空气中,含氧气78%,氦气21% C .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为此常用浓硫酸改良碱性土壤 D . 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K和N两种营养元素
下列归类不正确的是(  )

A . 常见溶剂:水、酒精、汽油 B . 化学肥料:熟石灰、硫酸钾、磷矿粉 C . 营养物质:蔗糖、油脂、维生素 D . 清洁能源:核能、氢能、太阳能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
A . 钢铁生锈 B . 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变质 C . 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表面会有一层白膜 D . 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 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B . 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 . 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分变质 D .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碳捕捉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学小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试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根据“碳捕捉技术”过程分析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写化学式)。
如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转化,“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关于该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⑤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 . 该图中的所有反应一定不涉及置换反应 C . 反应①是一个放热反应 D . 反应②的转化中必须有盐类物质参加
观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 (1) 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性。
  2. (2)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氧化铜先变成了亮红色,后又变成了黑色,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中,能够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科字选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技术员测定了某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见表,此耕地无需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10.62

10.34

17.8

测定结果(g/kg)

10.501

0.36

18.1

A . (NH42SO4             B . K2SO4 C . Ca3 (PO42 D . Ca (H2PO42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存在,他们对黑色固体是什么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是木炭;

乙同学:是氧化铜;

丙同学: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CuO、Fe2O3、MgO等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他们对该实验方案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呈蓝色,黑色固体不存在,证明同学猜想正确;若试管内液体无色,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同学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关于该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化肥不宜与熟石灰混用 B . 该化肥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95% C . 该化肥能使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 . NH4NO3属于盐
按如图进行实验,已知A为H2、CO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甲装置中的黑色粉末为CuO、炭粉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 (1) 若黑色粉末是纯净物,甲、乙、丙装置中的固体或溶液依次出现红色、蓝色、浑浊,则气体A是,黑色粉末为
  2. (2) 若第(1)问中:乙装置的物质增重3.6g,丙装置中的物质增重4.4g,则至少需通入g气体。
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200m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 (1) 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
  2. (2) 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 (4) 实验开始时加入a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克,当b为(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炼铁的化学原理。

  1. (1)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2. (2) 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装置中导管末端加一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反应及反应产物,小联将氧化铜粉末和木炭充分混合,取少许混合物平铺于试管底,如图所示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

  1. (1) 实验开始前,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其检验方法是
  2. (2)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可判断一定发生化 学反应。
  3. (3) 实验开始前,称量试管与其内固体总质量为40克,实验结束后称量试管与剩余固体总质量为35.6克,求该实验生成铜单质的质量。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
  2. (2) 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