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透镜成像 知识点题库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 (2)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 (3) 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 (4)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 一定小于L B . 一定等于L C . 一定大于L D .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 (1) 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 (2) 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3. (3) 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如图2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 (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2. (2) 若将凸透镜固定,将光屏右移至90cm处,仍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3. (3) 当蜡烛从二倍焦距以外逐渐靠近透镜的过程中,蜡烛像的变化情况是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 (1) 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2. (2)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

⑴如图,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⑵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1

40

13.3

2

30

15

3

20

20

4

15

30

5

10

光屏上没有成像

6

8

光屏上没有成像

⑶由表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⑷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减小”或“不变”)

⑸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成在光屏上的像不偏高,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⑹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变(填“大”或“小”)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 .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 .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 .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 .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完成下图所示的光路图.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 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 . 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 . 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 . 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小明用透明橡皮膜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水凸透镜,利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来改变它的焦距。利用此水凸透镜,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 (1) 小明想要模拟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况,若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他需要把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2. (2) 保持水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明从水凸透镜中往外抽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时,会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是在探究(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如图所示,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课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个放大镜,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小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字母“P”,并允许同学们任意调整距离,则大家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B . C . D .
学习完透镜知识后,小伟同学用纸盒、凸透镜、手机、白纸板做了一个简易投影仪,想把手机里的视频放大看,如图(a)所示:

  1. (1) 小伟首先测凸透镜的焦距,由图(b)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手机应位于透镜左侧图(c)中的 a、b、c、d四个位置中的位置;
  3. (3) 当手机里播放视频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光屏的像相对于手机里的视频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4. (4) 小伟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像,手机应该相对透镜一些,光屏位置应该透镜方向移动。(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图片_x0020_100012

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射光线与所对应的入射光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B . 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其反射角等于90° C . 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其制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射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选填“u<f”、“f<u<2f”或“u>2f”)。

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样的提示(选填“有”或“没有”)道理,理由是

爱车小贴士

烈日下洗车须及时擦干,否则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B . 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 . 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D . 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