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题库

小明在查阅资料时看到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决定探究镁的性质.
  1. (1) 小明推测镁能与、与、与硫酸铜溶液等三类物质反应,他的依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2. (2) 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①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加入一定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镁条换为铁丝,重复上述操作,可观察到产生气体的速率(填“变换”、“变慢”或“不变”).

    ②另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镁条,加入一定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镁条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有黑色物质生成.

  3. (3) 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让小明感到困惑,他去图书馆查到相关资料:

    资料1:硫酸铜溶液在配制时加入了少量硫酸;

    资料 2:当金属粉末颗粒很小时,容易成为黑色;

    资料3: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的黑色粉末可能是CuO、Cu中的一种或两种、

    资料4:CuO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

    小明猜想镁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为

  4. (4) 小明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请在下表中补全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黑色粉末过滤,晾干后,分成两份

     将其中一份装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将另一份置于坩埚中,称其质量为m1 , 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其质量为m2

     黑色粉末中含Cu

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 B . 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C . 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 D .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A . B . C . C   D . D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 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 . b点溶液是蓝色的 C . c点得到的固体为两种 D . 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某同学为比较锌、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 (1) 方法一:将三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金属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①实验前需用98%的浓硫酸配制49g10%的硫酸溶液.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配制时需98%的浓硫酸 g,需水 g.

  2. (2) 方法二:取两种金属和一种溶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溶液为填化学式)

盐酸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冶金等行业.
  1. (1) 实验室使用的稀盐酸通常都是将浓盐酸用水稀释而成的.现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1)配制14.6%的稀盐酸100g.

    步骤为:计算、、稀释.经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从10mL、50mL、100mL中选取)为mL的量筒.最后将稀盐酸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填字母序号).

    A.100g               B.14.6%            C.稀盐酸

  2. (2) 该稀盐酸还可用来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质量.将该铁皮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此时可认为锌己反应完全,铁还未参与反应),洗涤,烘干,称量,减少的质量即为锌镀层的质量.下列实验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 . 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 . 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 . 把稀盐酸换成稀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3. (3) 取用上述所配稀盐酸25g与5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相混合(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发6.5g水(此过程中无晶体析出),求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注意格式)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甲实验是验证木炭具有的性质实验,第④步操作中,应待瓶内温度时,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其中第④步的实验目的是,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乙实验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最少的实验组合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2. (2) 合金为什么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 (3)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
  4. (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
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 (1) A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2. (2) 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接触。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3. (3) 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如果通过实验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试剂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Mn   Fe SO4溶液        B . Mn   Fe   MgSO4溶液     C . Mn   Fe   ZnSO4溶液
  4. (4) 在我国,用金属制造硬币己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了延长硬币的使用寿命,请分别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用于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

    ①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分析,应具有的性质是

    ②从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应具有的性质是

见图,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A中放入一定质量的Zn片,同时在右盘的烧杯B中放入与Zn片等质量的Fe片。

  1. (1) 反应后烧杯B中的溶液变色。
  2. (2) 若锌和93.7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请写出运算过程)
  3. (3) 在上述实验中,研判托盘天平指针的最终偏向和药品的剩余情况可用下面的方式 来讨论进行:把反应物的质量处理成粒子数,再通过讨论硫酸分子的数目范围,最 终确定哪种反应情况,具体见下图:

    ①上图中甲物质是(填“Zn”或“Fe”)

    ②当硫酸分子个数为a时,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最终指在分度盘的填“左边”或“右边”或“正中央”),A、B两杯中反应剩余物质分别是

    ③当硫酸分子个数≥d 时,请描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指针的变化情况: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图片_x0020_1585250357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2. (2) 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符合题意操作是、洗涤、干燥。
  3. (3) 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 (4) 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A

B

C

D

  1. (1) 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按实验目的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  (填字母)归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2. (2) 1865年,俄国学者贝开托夫(Beketob)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包括了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越强,其金属的还原性也越强。确定金属的活动性也可以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请推断金属铍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镁的活动性 (填“强”或“弱”);金属锂的还原性比金属镁的还原性(填“强”或“弱”)。

氢燃料电池概念车的推出,成为2014年上海车展展会一大亮点。
  1. (1) 该汽车壳体材料质量较轻,强度很大,可以选择(在A,B,C中选填);

    A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   B强度好、密度小的铝合金  C防锈质轻的合成材料

  2. (2) 该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3. (3) 工业上大量制取氢气,常用的方法是:把水蒸气通过高热(红热)的铁屑,同时生成一种黑色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此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取一定量的Fe粉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B . 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C . 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Fe( NO3)2 D . 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 NO3)2、AgNO3
不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是(   )
A . B . C . D .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 B . 滤渣中一定含有镁和银 C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银 D .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 足量的、相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 . 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 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 (1) 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铜导线

  2. (2) 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3. (3)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主要成分是 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防止金属腐蚀外,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
  5. (5)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请按要求填写。
  1. (1) 《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书中提及的“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制作USB数据线要用到铁、铜等材料。这主要利用了铁、铜的性(填“导电”或“导热”)。
  3. (3) 分别表示氧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6O、17O、18O。其中18O在化学原理探究和核化学方面有广泛应用。电解重氧水(H218O)可以获得重氧(18O2),请据如图2回答:

    16O、17O、18O 三种原子中,数目不相等(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②在如图2的小方框中,把电解H218O恰好完全反应的生成物微观粒子补画齐全

    ③并写出电解重氧水H218O的化学方程式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将橡胶塞连接压强传感器,烧瓶中放入铝片和稀盐酸,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D点对应溶液的pH B . AB段压强几乎没有变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氧化膜 C . BC段反应的速率是先快后慢,导致变慢的因素可能是盐酸浓度变小 D . CD段压强逐渐下降的原因是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