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 知识点题库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是我国预防人民碘缺乏病最经济和最有效地措施.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 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 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 (1) 温度为℃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填字母代号);

  3. (3) 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g该溶质.

  4. (4) 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 .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B .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 . 鉴别NH4Cl溶液和NH4NO3溶液 D .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点的含义是
  2. (2) 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 (填" 饱 和”或“不饱 和” )。
  3. (3) 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 结晶”或“蒸 发 结 晶” )。
  4. (4)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 ④减少硝酸钾 ⑤增加溶剂 ⑥减少溶剂,其中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⑥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均变成不饱和溶液 B . 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C . 4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温度低于t2℃时,物质Y的溶解度小于X B . 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a点表示t1℃时X、Y的溶液都、不饱和 D . Y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夏季,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   )
A . 降低养殖池内水的温度 B . 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C . 增加观赏性 D . 便于太阳照射,杀灭水中的病菌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

③将60℃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甲、乙、丙
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235083910

  1. (1) 个操作中,能够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填序号 )。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
  2. (2) 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
  3. (3)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934979659

    ①t2℃时,甲、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甲乙(填“>”“<”或“=” )

    ②t1℃,将50g水加入25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g溶液。

    ③要使快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

如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 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 D . 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
如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 . 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 降温时,KNO3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NaCl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 D .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相交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 . 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 . 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 . 将5g某物质放入95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D . 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B . 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 . 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比水低 D . 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甲固体和乙固体分别加入50g水中搅拌后,待室温冷却,发现有部分甲固体未溶解乙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B、D烧杯中的溶液进行混合,发现烧杯底部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1g。(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甲乙二者不反应)。

  1. (1) 烧杯B中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2) 烧杯E中溶液的质量为
  3. (3) 室温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4. (4) 从该实验可以推出,温度t与室温的高低关系是t室温(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 . 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 . 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 . 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a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做答:

  1. (1) A与C的曲线相交于P点,则P点的意义是
  2. (2) 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3. (3) t2℃时,将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可形成g 溶液,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 (4) 将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 (5)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6. (6) 将t2℃时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填“A>B”或“A<B”或“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