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题库

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 (1) 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2. (2) 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烹制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反应(未标明条件):C2H5OH+CH3COOH=H2O+CH3COOC2H5(乙酸乙酯)。下列四种说法符合题意的有(   )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值变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 . 1种 B . 2种 C . 3种 D . 4种
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间有间隔 C . 分子可以再分 D .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 1个铁离子:Fe3+ B . 3个氧分子:3O C . 氧化镁:MgO2 D . 2个氮原子:N2
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镓(Ga)进行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种镓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和37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 . 6 B . 31 C . 37 D . 68
化学学习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化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

首先,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组成和结构。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学科最具特征的思维方式。这就制要我们养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习惯,请你举出一个从微观的视角去看物质及其变化的实例。。其次,化学有其特殊的“学科语言”(化学用语),理解并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几个化学用语。。第三,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学习通过实验探究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请完成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再向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

剧烈反应,石灰石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

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燃着的木条熄灭

触摸试管底部

试管外壁发热

反思: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B.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 . A    B . B    C . C   D . D
化学用语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硫酸亚铁: FeSO4 B . 2个氯原子: Cl2 C . 2个硝酸根离子: 2 D . 1个二氧化硫分子: SO2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科基本素养的基石之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 变化观: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 微粒观: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 守恒观:加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D . 分类观:在人体所需元素中钙、钠属于常量元素,铁、碘属于微量元素
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子的种类不同 B .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C . 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大
同学们为研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图片_x0020_596390755

  1. (1) 实验1中,观察到品红在(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
  2. (2) 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B烧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 (3) 实验3中,称取ag酚酞溶液,放置1小时后读数变为mg。若用ag浓氨水代替酚酞溶液重复上述实验,1小时后读数变为ng。则mn(填“>”、“=”、“<”)
下列对物质的组成、构成,氧化反应进行的分类及举例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87787069 B . 图片_x0020_472585773 C . 图片_x0020_516436048 D . 图片_x0020_866345880
火药爆炸是由于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对“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解释,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体积膨胀 B .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运动变慢 C .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 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分裂更多的分子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带四个单位的正电荷 B . 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 C .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D . 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锌元素

②镁离子

③2个氢原子

④3个二氧化硫分子

⑤氢氧根离子

⑥标出“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 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 .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 .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 . 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 . 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氖气
  2. (2) 三个硫离子
  3. (3) 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