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点题库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    )

A . 曹操 B . 刘备 C . 诸葛亮 D . 孙权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
(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下列历史人物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

A . 黄帝 B . 孙武 C . 汉高祖 D . 孙权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段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商朝、秦朝、三国 B . 秦朝、隋朝、唐朝 C . 商朝、秦朝、隋朝 D . 隋朝、宋朝、明朝
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分析曹操取胜的原因?

  2. (2)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三国的名称是什么?

扬州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古城扬州历经2500多年的风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下列为扬州城建城时的名称是 (  )

A . 邗城 B . 江都 C . 广陵 D . 维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1. (1) “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上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 (1) 材料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说出这三国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 (2)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3. (3) 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②: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4.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 . 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 . 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 . 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 . 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赤壁之战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 . 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 . 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 . 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 . 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长平之战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赤壁之战
  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曹操的“志”是指(    )
A . 废汉献帝 B . 统一天下 C . 消灭袁绍 D . 称帝建魏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进行决战,曹操取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政权),统一中国。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