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点题库

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诗:“四十年前会相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诗中的“会上”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  )

A . 领导工人运动 B .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C . 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发展社会生产力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1. (1) 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2. (2)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图2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


A . 和平 B . 自由 C . 平等 D . 爱国
“……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年召开的?参会代表有哪些人?

  2. (2) 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谁?请说出这个党是哪个阶级的政党?

  3. (3) 请举出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事例来说明该政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判断题

  1. (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2)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没能实现其目的。     

  3. (3) 1901年《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4)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 (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 (1) 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2. (2) 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说出该事件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

  3. (3) 抗战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中华民族解放”的含义。

  4. (4)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
A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与会各国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根据以下图文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古代交流】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近代交恶】

材料四:

材料五: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六:1917年二,三月间,日本分别同英、法、俄、意达成秘密协议:日本支持中国参战,四国应允在战后和会上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自恃有此保证,估计中国参战也不可能收回山东。同时,它还试图以中日为盟国的方式,控制中国的财政与军事。

——《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

【友好交往】

材料七: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赞赏阶段(1937—1944年)。

材料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状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十: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条东西方要道的东西两端分别是哪两个文明古国,?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试从政策、科技等方面考虑)
  3. (3) 试举四大发明中的一例说明其“改变了整个世界”。
  4. (4) 依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和材料五,指出公元1500年前后,使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5.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19世纪西方文明以其强势对中华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遭受了哪些巨大的耻辱?面对这种冲击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中国进行了哪些探索?(耻辱、探索各举1例)
  6. (6) 比较一带一路建设与新航路开辟在目的上的不同点。
  7. (7) 根据材料六,巴黎和会上的日本是否达到了目的?中国方面的反应是什么?
  8. (8)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七中“1937—1944年”期间的中国被美国人赞赏的原因。
  9. (9) 照片“历史性握手”(如图)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表明?

  10. (10) 材料十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9年4且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平说,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   )
A . 伟大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 .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C . 伟大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 . 伟大清王朝自救运动
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 . 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 . 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 . 二者的方式不同 D . 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材料一:第二天(1919年5月5日),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开展了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建国之梦】

材料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江Z民十五大报告【强国之梦】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 (1) 材料一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2. (2) 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引领中国根本转型采取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4. (4)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请说说你的想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回忆道:“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中国人民彻底清醒地认识到“公理难伸,强权未已”,爱国风暴汹涌而至。

习.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巨大波潮”和“结果竟是如此之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阐明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2. (2)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认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段180字左右的短文,包含“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个事件,体现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3. (3) 举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各一例。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C . 五四爱国运动 D . 国民革命的开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中国,思想的传播不外乎以三种方式为主:创办刊物、成立团体与政党、领导武装起义。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 (1)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当时在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什么?
  2. (2)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举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一部。
  3. (3)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哪个?它虽建立在海外,但领导了哪次起以后名声大振?
  4. (4) 【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爱国运动是哪一事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
  5. (5) 通过以上内容的探究,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综合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海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抗争,落后与发展。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同学们前往上海进行了一次研学旅行,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材料二:

材料三 1919年6月4日,北京学生被大批逮捕的消息传到上海.4日下午,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的日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揭开了上海大罢工的序幕.当日,商人也进行了罢市,学生进行罢课,与罢工工人结成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罢”斗争。“…工人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访旧址,重温峥嵘岁月】

  1. (1) 同学们在《中外旧约章汇编》一书中查到以上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出自什么条约,使上海成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2. (2) 上图杂志是同学们在博物馆发现的,它是在上海的创刊,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场运动1919年后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有什么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 (4) 图一企业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其目的是什么?
  5. (5) 图二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纪念?
  6. (6) 作为中学生,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你有什么感想?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B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五四运动的胜利,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 (1) 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3. (3) 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解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的某天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加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文纲》(第一卷)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开展“打卡红色博物馆”的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开拓先驱们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所铸就的红色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自己参观红色博物馆的研学主题,在图中选取三个与该主题相关的博物馆,写出它们的名称,分别列举与所选博物馆展出内容相关的史实,丰富你的研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