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题库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大决战不包括(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判断: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右图为位于淮海战役纪念馆门前的雕塑——一个戴花披绸的独轮车车轮造型。该雕塑的寓意是  (    )

A .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B . 人民军队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组成的 C . 人民解放军是以劣势装备打败敌人的 D . 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
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解放军作战勇敢 B .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C . 民众的大力支援 D .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城市或屈辱或荣光的标签,以下是四幅与南京有关的照片,再现了南京或屈辱或荣光的历史,结合图片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 (1) 《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条约?

  2. (2) 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请你分析一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 (3) 在南京制造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哪个国家?在这场大屠杀中有多少同胞被杀害?

  4. (4) 看到图二的画面,回忆这段历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5. (5) 图三所示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次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6. (6) 图四是哪次战役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具有怎样的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⑤ D . ②④⑤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走近伟人,领略风采。

【伟人诗词】

诗词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诗词一中“暴动”指的是什么?哪一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此次暴动?
  2. (2) 诗词二中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请写出此次军事行动中的一次会师。
  3. (3) 【伟人决策】“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依据材料所示的战略部署,我军采取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有何意义?

  4. (4)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5. (5) 【伟人决心】“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主席诗词》

    材料中“百万雄狮过大江”指的是哪一重要战役?“穷寇”最终退居何处?

  6. (6) 【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习.平

    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是哪一次会议确立的?“毛.泽东思想”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 (7) 缅怀伟人,毛.泽东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伟人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代伟人邓.小平(1904—1997)用他传奇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传奇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的主要革命活动(见下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920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年仅16岁

1921年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

1929年

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

1934年

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

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947年

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1948年

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如下图

  1. (1)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义?
  2. (2) 作为开国元勋的邓.小平,新中国成立后率军解放大西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西藏解放于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3. (3) 请结合图片列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从南京到南京”,还有人说中国新民民主主义革命“从北京到北京”。这两句话中的后一个“南京”和前一个“北京”分别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 七七事变 B . 《南京条约》的签订 、 五四运动 C . 解放军占领南京 、五四运动 D . 鸦片战争  、 平津战役
如图是一幅历史照片,可以用来佐证(  )

A . 战略决战的开始 B .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 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结束
下列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B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 .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符合其意义的是(    )
A .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 辽沈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平津战役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因扰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因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因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立,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1949年3月)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在革命斗争中凝聚成五四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在和平年代升华为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工匠精神……这些水不过时的精神力量,指引着我们在不凡之年奋发进取、逆风前行。

——《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讲话的背景及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精神”的内涵。任选材料四中的其他一种精神,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被攻破!”周恩来对此事件的评价:“我们已经越过蒋介石的铁丝网,打进他的内壕了。”该事件有何意义(   )
A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大反攻 B . 是敌后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C .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国共关系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合作篇)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

(斗争篇)

材料三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
  2. (2) 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时局有何重要影响?
  3. (3) 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有何意义?
  4. (4) 国共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图三中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 . 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C . 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D . 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 160 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 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这段材料说明了(    )
A . 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B . 三大战役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的农民踊跃参军 D . 抗战之后解放军的实力优势明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救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救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习.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

——朝鲜朝中社评论

材料三: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祖国解放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3. (3) 与材料三有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三事件的共同作用。
  1949年4月23日,“京电号”轮船(如图),冒着密集炮火,将解放南京第一梯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运送过长江,被称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电号”轮船见证了(    )

A . 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陷落 B . 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 C .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D .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