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首歌的谱曲者是(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光未然 D . 田汉
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加入世贸组织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 ④①③②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①④②③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解放区内的文艺工作者有丁玲、赵树理等 B . 鲁迅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历史剧 C .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对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 D . 聂耳的代表作品是《义勇军进行曲》
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①《毕业歌》(1934年)

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③《太行山上》(1938年)

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 . 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 . 唐朝创设进士科 C .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 . 民国是才被废除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4月。“……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歌词“敌人”是(    )

A . 美国军队 B . 英国军队 C . 日本军队 D . 法国军队
1876年,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 . 《民报》 B . 《申报》 C . 《每周评论》 D . 《新青年》
下列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 . 辛亥革命——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B . 科举制度废除——京师大学堂 C . 抗日救亡——《阿Q正传》 D . 维新变法——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呼
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 (1) 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
  2. (2) 在这里,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诞生了。这里是
  3. (3) 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
  4. (4)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革命圣地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一京张铁路
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的时间是(  )
A . 1901年 B . 1905年 C . 1911年 D . 1912年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 三处 B . 四处 C . 五处 D . 两处
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错误的选项是(   )
A . 鲁迅——《狂人日记》 B . 齐白石——画虾技术,堪称一绝 C . 徐悲鸿——《奔马图》 D . 聂耳——《黄河大合唱》
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 (1)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 (2)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 (3) 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
  4. (4) 提出“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5. (5)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的纪录片,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
A . 《定军山》 B . 《杨乃武与小白菜》 C . 《渔光曲》 D . 《红楼梦》
新闻出版业:
  1. (1) 报刊:

    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③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2. (2) 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下图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 . 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 . 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 . 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 . 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突诉于1861年1月(成丰十年十二月)奏请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课程开始时只设英文,后来增设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同治六年又添设算学馆,教授天文、算学。

材料二: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

材料三: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民主)和S(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校目的有何不同。
  2. (2) 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3. (3) 综上所述,思考中国近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 (1) 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2. (2)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3. (3) 提出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领导人是
  4. (4) 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