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知识点题库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西罗马帝国 C . 奥斯曼土耳其 D . 阿拉伯帝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宗教的传播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图中A途径上发生的与该宗教传播有关的事件两例。
(2)材料二中的经典与哪一宗教有关? 这一宗教的创立者是谁?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宗教在教义上有什么相同点?

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传入中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这些节日有关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伊斯兰教 D . 道教
下图是“中世纪德意志大学课堂”,其课程设置不包括(    )

A . 文法、修辞 B . 法学、医学、神学 C . 儒学、地理学 D . 算术、天文、音乐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 人身自由权 B . 城市自治权 C . 特许经营权 D . 男女平等权
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 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 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A . 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 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 . 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大学的主要自治权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

②司法特权

③教育自主权

④言论自由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世纪末,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是(    )
A . 日耳曼人 B . 斯拉夫 C . 阿拉伯人 D . 波斯人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当时中国的城市的最大不同点是(    )
A . 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 B . 脏、乱、差 C . 允许手工业者居住 D . 可以拥有自治权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    )
A . 欧洲大学兴起 B . 英国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C . 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 . 法国开设政府自助中等学校
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这一西方传统节日与哪个宗教有关(   )
A . 佛教 B . 犹太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目前,游学成为一种时尚,小明打算到西欧的大学游学,他查询了一些兴建于学的信息,并进行了整理,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 西欧的大学兴起于8世纪 B . 教会反对大学的成立 C . 大学有教育自主权,课程设置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D . 大学具有司法特权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其中的“法律”指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查士丁尼法典》 C . 《民法典》 D . 《十二铜表法》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 . 基督教会 B . 西欧庄园 C . 自由城市 D . 垄断组织
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2. (2) 依据上图,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材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城市(    )
A . 商品经济发达 B . 完全不受国王的控制 C . 是独立的王国 D . 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他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节选自《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要忠于封主,要为封主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仍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呐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最终被信奉伊斯兰救的奧斯曼帝国所灭亡。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重要变法?根据材料,指出这次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他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的“改变”形成了-种制度。这种制度叫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拜占庭帝国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
  5. (5) 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想与认识?
从“基督教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牛津大学兴起”、”千年帝国”这些键信息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 古代欧洲文明 C . 法兰克王国兴衰 D . 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在欧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将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履行义务;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材料二: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除盐、铁和贵族需要的奢侈品之外,庄园可以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交通路口的集市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和手工业的逐渐发展,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在交通要道等地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因此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的知识,回答材料反映了西欧社会的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西欧封建庄园的经济有何特点?庄园的统治者是谁?
  3. (3) 材料三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地位?根据材料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写出至少3个)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衣物等。庄园有铁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物品。材料主要反映出西欧庄园(    )
A . 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 . 以农业为主 C .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 . 领主的特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