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民族的振兴,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三:“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
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请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 (2) 阅读材料二,为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地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中“那场持续数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什么事件?“求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阅读材料四,依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简要分析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

  5. (5) 读史使人明智,从上述四则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1)在我国近代,开启思想解放闸门的运动是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
(3)最早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人
(4)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5)近代的状元实业家是指
(6)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政党
(8)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变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请回答:
(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说明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西方? 哪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 “制度层面” “观念层面”?(每一层面人物举两例)
(3)任选“自强”“变法”“革命”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下面是一节专题复习课,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1. (1) 【巧用表格,夯实基础】老师指导同学们将知识点列表归纳。下面是其中一张表格,请你对应序号填在空格内。

    战争(事件)和人物

    历史事件

    与之有关的主要代表人物

    林则徐

    公车上书

    叶挺

    台儿庄大捷

    西安事变

  2. (2) 【关注细节、请你纠错】老师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如下,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改为

    改为

    改为

  3. (3) 【图说历史,归纳主题】老师出示了下面一组图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主题:

  4. (4) 【挑战思维,自主探究】在课堂总结时,老师出示了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武汉的“首义路” “首义广场” “首义中学”等名称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 戊戌变法 B . 五四运动 C . 武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里“鞑虏”指的是(    )

A . 西方列强 B . 满族人民 C . 满清贵族 D . 少数民族
“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   )

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 . 孙中山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C . 孙中山是黄埔军校的创立者 D .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图所示碑文反映了西沙群岛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落款的民国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是(    )

A . 1945年 B . 1946年 C . 1947年 D . 1948年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图一: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图二:188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图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图四: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 (2) 根据以上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近代化的四个步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1. (1) 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
  2. (2) 材料二中,把图1,图2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分别是什么?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    )
A . 辛亥革命、土地改革 B .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C . 鸦片战争、土地改革 D . 辛亥革命、抗战胜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探寻一条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
  2. (2) 写出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并指出它们代表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洋务运动
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武汉得此美誉主要是因为(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戊戌变法 D . 萍浏醴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 (2)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杀害谭嗣同等“六君子”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 (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人物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思想?
  4. (4) 根据材料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5. (5) 该人物领导的辛亥革命留下了什么遗憾?
(原创题)材料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这是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和现实、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我们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夺取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点群体。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读懂历史这部最好的教科书,从中源源不断汲取思想养分,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下图)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多少周年?三位世纪伟人为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和“强国之梦”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8分)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的历史学习,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