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知识点题库

“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
A . 宋教仁被刺 B . 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袁世凯称帝 D . 张勋拥溥仪复辟
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    )
A . 二次革命 B . 护国战争 C . 护法战争 D . 武昌起义
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 . 帝制复辟 B . 军阀混战 C . 日本侵华 D . 东北易帜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控制着湖北军政的军阀是(    )
A . 直系军阀 B . 奉系军阀 C . 桂系军阀 D . 皖系军阀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反袁力量强大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袁世凯力量弱小 D . 三民主义的指导
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④①③②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年大梦唤醒”是哪一事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领导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依据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
  4. (4) 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综合探究: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B: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1.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2. (2) 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3. (3) 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4. (4) 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5. (5) 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理由是袁世凯(   )
A . 维护清朝统治 B . 建立新式陆军 C . 出卖了维新派 D . 公然复辟帝制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 . 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 . 遭到帝国主义强烈反对 C . 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D . 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存”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这份《讨袁檄文》背后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次革命 C . 护国战争 D . 护法战争
下面大事年表反映了袁世凯(   )

时间

事件

1913年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

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

1915年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A . 逼迫宣统帝结束帝制 B . 设法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C . 从独裁统治到复辟帝制 D . 出卖国家投靠帝国主义
梁启超说: “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讨伐(   )
A . 袁世凯 B . 张勋 C . 段祺瑞 D . 溥仪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 国民党内力量涣散 B . 列强武装干涉 C . 国民党力量弱小 D . 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时空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指出下列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
A . 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护法运动 B . 宋教仁遇刺→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C . 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D . 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宋教仁遇刺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电影《让子弹飞》,讲述了有关近代中国的故事,其中出现了将税收到了“公元2010年”的魔幻场景。在真实的历史中,四川梓潼的田赋在1926年竟被预征到了1957年,对百姓的榨取可谓疯狂。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 . 宣统帝下诏退位 B . 宋教仁在上海遇刺 C . 袁世凯登基称帝 D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伪造民意"是指袁世凯:(    )
A . 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B . 实行独裁,复辟帝制 C .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 . 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内部分裂 B .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C .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D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唐朝发展趋势图

【历史解释】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尤其是汉化政策影响极大。南朝梁人陈庆之从洛阳返回建康时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当时南方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丰。”北魏后续的政权,无论是东魏西魏,还是北周北齐,乃至隋唐,他们都得葢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逐渐实现了北方对南方的优势,最终统一中国。

——张杰《究竟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改革》

【唯物史观】

材料三  像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人,鸦片战争前也排斥一切外来文明,他曾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然而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则认为清朝官府"全不知道外国之政事",封疆大吏竟然“震于英吉利之名,而绝不知其来历这种不谙夷情,茫然无知的状况,又如何能外御强敌,内致富强?又如何能做到知彼知己,有备无患?至此他抛弃了“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

【史料实证】

袁世凯对日承诺书

材料四  呜呼!吾民何不幸,而委此国家生命于袁氏哉!自袁为总统,野有饿苹,而都下之笙歌不彻;国多忧患,而郊祀之典礼未忘。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家国情怀】

材料五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终于忍受不住当权者的贪婪和冷酷,以伤亡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这一行动就像一颗火星,在法国城乡迅速漫烧起来。8月26日颁布的《人权宣言》,更像一把钢刀直插特权贵族的心脏,而人民却为之欢欣鼓舞。

——莱尔《法国大革命》

  1. (1)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请写出唐玄宗时期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政策措施。
  2. (2) 请举出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汉化措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林则徐的对外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综合两则材料,孙中山为什么发出“誓死戮此民贼”号召?
  5. (5)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而使人民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