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知识点题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方针是(  )

A . 封建专制 B . 和平建国 C . 先和平,后内战 D . 独裁和内战
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一切为了和平 B . 不首先挑起内战 C . 防止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 . 要做好两手准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到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 (1) 国民党军队是什么时候开始把战争引向解放区的?
  2. (2) ‘第二年”,指的是哪一年?“外线”是指什么地方?
  3. (3) “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在军事上是怎样实施的?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它拍摄于(   )

A . 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 B . 遵义会议期间 C . 西安事变解决期间 D . 重庆谈判期间
材料一: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民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毛.泽东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蒋介石于1945年8月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指的是市。
  2. (2) 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3. (3) 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
  4. (4) 这次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向发动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 为发动内战准备时间  B . 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C . 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新中国   D . 为了准备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然后再合,再分.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 社会主要矛盾 B .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 .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说明国民党(     )

A . 内战是真,和谈是假 B . 企图以军事优势争取谈判优势 C . 根本不把中共放在眼里 D . 军队纪律败坏,根本不服从调遣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育英中学师生来到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

A . 延安 B . 沂蒙山 C . 大别山 D . 井冈山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 . 孟良崮战役开始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三大战役开始 D . 渡江战役开始
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内容,按其形成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井冈山精神

A . ②④③① B . ②④①③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②③①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甘宁解放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东北解放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并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第一次是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二次是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第三次分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跟前两次分离相比,这一次分离有什么本质区别?

  2. (2)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3. (3)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也曾有过历史性会见,这两位领导人分别是谁?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泯恩仇”,达成了什么协定?

  4. (4) 你认为当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你对两岸统一的问题有什么认识?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 . 陕甘宁地区 B . 大别山区 C . 中原解放区 D . 晋冀鲁豫解放区
国民党就20世纪40年代的国共关系某一事件评论道:“这一事件固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该“事件”指的是(    )

A .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B . 西安事变 C . 重庆谈判 D . 三大改造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重庆谈判 B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 (2) 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
  3. (3)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4. (4) 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解放军由防御到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过。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变法通议》中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分理也。”

材料二: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三: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1. (1) 材料一的梁启超的“救围之梦”是什么?他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提出“救国之梦”的?
  2. (2) 材料二的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他成功建国后主持制定了什么法令?这一法令的制定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3. (3) 材料三中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他在20世纪40年代为实现“建国之梦”做了什么努力?这个努力得到什么结果?
  4. (4)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为中国的复兴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1921年到2019年,98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弱小到强大)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在野到执政)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从挫折失误到成就辉煌)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和意义。
  2. (2) 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请写出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胜利的意义。
  3. (3)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的三大战役名称。
  4. (4)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历程,你有何感悟?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为了争取和平,社评中毛.泽东到访的地点是(    )
A . 重庆 B . 南京 C . 北平 D .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