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知识点题库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

 ①高指标  ②浮夸风   ③共产风   ④瞎指挥  ⑤反右派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A .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 . 毛.泽东指出刘少奇、邓.小平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C . 江青一伙诬蔑叶剑英、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义斗争为“二月逆流” D . 刘少奇被诬陷为、内奸、工贼,开除出党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 .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 实行公私合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 (2) 材料二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 (3) 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 . 要集中不要民主 B . 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 . 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 . 靠道德的力量维持秩序
我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

美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莫言曾回忆:“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1. (1)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了”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法律依据?

  2. (2) 结合材料二的文字,说说“公共食堂”“饥饿无力”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3. (3) 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材料三中的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 . 合作化 B . 赎买 C . 公私合营 D . 合作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直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请你将它们的序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 

    排序:

  2. (2) 图 中工作人员向农民宣传政府法令的全称是什么? 
  3. (3) 图 发生巨变的原因是实行一种什么新的生产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标志着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
A . 三大改造完成 B . 中共八大召开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 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
A . 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 B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D . 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制度 C . 政治协商会议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摘自北师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民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 岗人“大包千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摘自《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材料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建国初期材料一中土地占有现象怎样得到改变的?
  2. (2) 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岗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说说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5. (5) 根据材料五,说一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表现。
1956年,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   是大规模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B . 标志“大跃进”运动在全国的开始与开展 C .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 .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单干户好比牛车,互助组好比汽车,农业生产合作社好比火车。”据此判断,该报道(    )
A . 营造了社会主义改造氛围 B . 表达了粮食大丰收的喜悦 C . 歌颂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 揭示了手工业改造的途径.
从1954年开始,中国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
A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 “一五”计划胜利完成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胜利召开 D .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
A . 农业合作化 B . 赎买政策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实施五年计划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国有企业的改革 D . 经济特区的设立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 .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