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题库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 李昌同学看到这句话后,脑海中浮现了一幕幕图文画卷,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
①它体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②“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走向富强③从此中国备受欺凌 ④中英签署《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材料二  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指出它们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 据材料二,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义。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建国以来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大跃进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消费和人们改变生活质量的要求,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久以前,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工业革命”的那场伟大的经济变革,就发端于纺织品制造,这场革命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摘编自弗格森《文明》

材料二:农民陈友汉家庭生活状况变化表


食物

食用油

土地

农具与耕牛

1953年前

野菜、麦皮、杂粮

四斤

很少

1953年

米饭

四十八斤

十五亩四分

齐全

——摘编自《中南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当时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增产不增收,多劳不多得,分配不兑现(指只分口粮分不到现金)”的现象,严重妨碍了农民增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端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陈友汉家庭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应该如何提高农民“增产积极性”?为“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8周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新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列举两项)

  2. (2) 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3. (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改正错误、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伟大的党。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是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4. (4) 回顾共和国60多年探索,你有什么启示?

综合探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篇】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

一一陈云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理论创新篇】

材料二: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创奇的一页。

一一摘自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科技创新篇】

材料三:习.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1. (1) 材料中“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属于建国后国家开展的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 (2) “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 (3)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 (4) 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 (3) 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4. (4) 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5. (5) 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习.平说“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材料所说的这次“伟大革命”开始于(   )
A . 五四运动 B . 共.产.党成立 C . 抗战胜利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习.平主席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平主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2017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人民大会堂热烈庆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年来,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从未改变。

材料三: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千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四: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歌曲《社会主义好》

【指导思想的发展】

材料五: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 (1) 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哪一年?
  2. (2) 写出和人民解放军建军节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反映了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 (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 (5)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和方针的是哪次会议?今年是改革开放多少周年?
  6. (6)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哪次会议?
  7. (7)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理论是什么?
  8. (8)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受?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 (2) 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 (3) 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

﹣﹣马克思

材料二:胡J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材料三:在日本历史上的某次改革中:“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的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闭关自守的中国”处于什么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政策?
  3. (3) 材料三中的改革名称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启迪智慧。

材料一:中国的改革在危机和忧患中起步,中国的开放在质疑和挑战中突围、创造。4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均摘自习.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报告

  1. (1) 写出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会议名称。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所孕育的新时期理论成果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写出体现中国智慧方案两项。
  3. (3) 你是如何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主持人拟一份发言

提纲。王明同学所拟提纲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 实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有许多对中国发展有重大影响、极大提高国际地位的时刻,可称之为“中国时间”。请识读下面“中国时间”年代尺,回答问题。

  1. (1) A、C事件能够被标记在“中国时间”年代尺上,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2. (2) 请在年代尺上再补充一个“重大时刻”。写出时间、事件名称,并说明理由。
  3. (3) 重温“中国时间”,你有何感想?
197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走出国门。这一年,出访的领导人仅副总理和副委员长级别以上的就有12位,先后出访20次,访问的国家达51个,以欧、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为主。这些出访(   )
A .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赴外国访问的代表团 B . 开阔了眼界,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C . 彻底改变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认识 D . 粉碎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企图
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回顾历史,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
A . 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 . 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C . 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

“这里”是指(    )

A .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 B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Z民 D . 胡J涛
“从今以后……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个中心”是指(    )
A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C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 坚持“两个凡是”
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 .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