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题库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六大 D . 中共十一大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党的三代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回忆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
(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江Z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错误: 改正: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

A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 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借鉴苏联的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1. (1) 试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 (2) 材料二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画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其中在对外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是哪里?

  3. (3) 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4.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将近40年,请你就如何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国的发展传奇》

  1. (1) 材料一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在建国初期为实现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重大举措?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平南巡”的国内背景?这次南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 (3) 缅怀伟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材料一,二中能体现出两位伟人有什么共同的优秀品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 (1) 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大概是指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领导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核心领导人分别是谁?材料中的“旗帜”主要指的哪一理论?

  3. (3) 从1979年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   A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  B  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   C   恢复行使主权。

……

材料三: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据材料一,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创的新道路。
  2. (2) 请在表格A、B、C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 (3) 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方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三:

会议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盼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1978-2008》中评价某人物“(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 并在他掌控的时间里主导了整场变革的节奏。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 的政治决断力”。其评价的人物是(   )
A . 邓.小平 B . 毛.泽东 C . 孙中山 D . 刘少奇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二:“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1979年)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第一批“特区”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03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也搞一个特区”的“特区”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一个在广东省的“特区”?
  3. (3) 写出材料三图片中序号所对应的“特区”的名字,两个即可。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论,试列举两种。
在党的历史上召开了许多会议,请问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共同主题是(    )
A . 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 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三个人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分别是谁?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名字。
  2. (2) 材料二中的图一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个历史人物。
  3. (3) 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是我们的习.平主席,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4.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到走出去,依据材料三说出中国实行了什么措施?
  5. (5)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归纳与整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中共十二大一一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共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习.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理论创新】

材料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平

【制度创新】

材料二: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科技创新】

材料三:

   

图一  1965年中国仿制的喷气式飞机      图二  中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歼-20

【文化创新】

材料四: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2020年3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称,2020年通过世界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仍保持续增长。201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通过产权组织提交国际专利申请最大来源国后,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持续领跑,以68720件稳居世界第一。

  1. (1)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政党,以邓.小平、江Z民、胡J涛、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进行了理论创新,请任写出一个创新理论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的“伟大创举”指的是什么?
  3. (3) 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军事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5. (5) 创新是引领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断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有创新者进,惟有创新者强,惟有创新者胜。请你结合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谈谈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如何弘扬创新精神。请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张大爷收藏了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五大。分别从这三次大会的主题中提炼关键词,正确的是( )
A . 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邓.小平理论 B . 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科学发展 C . ①毛.泽东思想   ②国企改革   ③中国特色 D . ①中国特色     ②初级阶段   ③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