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开放革新的时代 知识点题库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 加强水利灌溉 C .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 为了与高丽作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探究二   经济篇

材料二: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探究三   科技篇

材料三:

 

材料四: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恩格斯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你认为该“制度”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采纳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 (2) 请依据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火药最早发明于中国的哪个朝代?根据材料四,指出火药对欧洲有什么影响?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 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 .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 .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 . 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 . 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 . 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某人在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时要考诗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唐玄宗 D . 武则天
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 西藏 B . 东北 C . 新疆 D . 台湾
下列朝代中,实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东汉  ③西晋  ④隋朝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扬州 D . 成都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下列哪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与其依据的历史故事直接有关(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 (1) 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2. (2) 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3. (3) 通过这两首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圣人”的历史原型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文景之治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 . 581年 B . 589年 C . 605年 D . 618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请给材料一加上恰当的标题,并说说这套行政体系的优势。
  2. (2) 结合材料二,分析北宋初期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实行的是哪一行政制度?元朝疆域过于汉唐,至大古今无。请列举两例事实说明。
诗歌是情感的凝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唐朝诗人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诗歌中描绘的生产工具是(    )
    A . B . C . D .
  2. (2) 杜甫(712-770)在《垂老别》中写到:“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诗句中所描述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藩镇割据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五代十国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完善科举考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遣唐使每次携带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诵读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朝。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此外,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材料二: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可译为:大唐王朝政制完备先进,属于难得的发达国家,我们必须要经常派人去那里学习。)

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和新罗的共同点。
  2. (2) 图一、图二人物西行和东渡所到的国家分别是哪个?他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 (3) 从制度的角度概述唐朝时中国可供日本学习的内容。
  4. (4) 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 唐玄宗统治后期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逐步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历史上称之为(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开元之治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确立于( )
A . 隋文帝时期 B . 隋炀帝时期 C . 唐太宗时期 D .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