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 知识点题库

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A . 地震时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      B . 汽油和柴油 C . 带鱼和小黄鱼                  D . 水稻和棉花
从2009年1月20日到12月31日,我国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原来为10%);2月5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节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其补助标准为每辆5万元。上述举措的出台(   )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基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

③体现了“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④表明我国在解决资源问题上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合理的是(  )

A . 加快矿产 资源的开采 B . 将大面积的草业开垦为耕地 C . 利用森林资源,生产“方便筷”,出口创汇 D .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读南水北调东中线示意图,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 . 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 .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 .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连接的四大流域是(    )

A . 长江、黄河、海河、辽河 B .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C . 长江、珠江、辽河、黄河 D . 长江、黄河、淮河、金沙江
在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各个环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创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B . 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 C . 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 D . 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相比,其优势体现在(    )

①保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          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嘉兴市所属各县(市)均列入全国百强县,为实现绿色CDP,各县(市)区纷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为此,某校“南湖晚报”的小记者,分头到部分县(市、区)进行了实地采访,以下是采访的新闻报道摘要

南湖区:通过实施节能灯推广等措施,嘉兴市区路灯年耗电量从1.5亿千瓦时大幅减至3000多万千瓦时,年省电费近亿元,实现了城市绿色照明。

秀洲区:从源头控制印染污泥,4年总削减率达60%。

桐乡市:印发《桐乡市公民日常生活“节能减排”小常识》,倡导绿色消费。

海宁市:采用“反应塔+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净化系统、渗滤液污水处理采用生化技术,海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年处理量约为20万吨,年发电量约为5000万千瓦时。

平湖市:有关政府部门依法查处三家严重排放污水的电镀厂。

  1. (1) 上述新闻材料分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什么社会形态?
  2. (2) 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的角度,分析上述新闻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3. (3) “节能减排”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小窍门?
问题,简称为PRED问题。人口的、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的等问题与人类社会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我们今天所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有(    )

①粮食安全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破坏    ④疾病传播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 加大宣传力度 B . 跨区域调配 C . 开源与节流 D . 加强能源立法
特别的贡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他们的贡献在于(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资源数量    ③保护生态环境    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建设海绵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材料二:

宁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可供借鉴的经验

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慈城——姚江片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60.42亿元。

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

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村料推助“海绵城市”建设。

  1. (1)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体现哪些国策和战略?
  2. (2) 结合示意图分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3. (3)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有哪些可供其它城市借鉴的经验?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关系的示意图,最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联合国确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气候变化”。我国纪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材料表明(    )
A . 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的是依靠科技 B . 世界水资源储量丰富 C . 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大事 D .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破坏了环境
我国2/3以上的可开发水电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和云南,而我国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在东部。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
A . 开源与节流 B . 加强能源立法 C . 跨区域调配 D . 加大宣传力度
在鄞州有一条被网友称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的山区公路,因为那里有一个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能够(    )

①有效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治

③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    )

①海洋灾害频繁    ②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③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④海平面上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天,小宁一家三口边散步边聊天……

子:爸,你经常忘记切断计算机的电源,水龙头的水流又开得很大,真浪费。

父:地大物博的大中国,一点点水电,何足挂齿!

母子:反对!……

材料二:

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宁波市区已投入大量公共自行车,不少拥有轿车的市民也骑着公共自行车上街。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1. (1) 请你针对我国的资源现状说说材料一中母子俩反对的理由。
  2. (2) 材料二反映了市民的什么意识在提高?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低碳生活方式,请你任写两种。
  3. (3) 材料三回答了国家采取哪些措施努力实现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