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白鹿原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主要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 作者小说中没有老腔的描写,但话剧版本的《白鹿原》最终弥补了缺憾。
  2. (2)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 (3)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 (4)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5. (5)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 .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C .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的白鹿原影视城通过入口雕塑、作品故事主题浮雕等多种形式,展现了白鹿原特别是陕西地方文学这道靓丽的风景。 D . 实践证明,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 .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 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 . 今天来出席此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鄙人昨日在操场不慎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 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 . 上周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万分感谢。 D . 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 .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 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 . 今天来出席此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下列个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它正是这样的凝重,浑厚的风范跻身于我国当代杰出的长篇小说的行列。 B . 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 C . 独念东汉党人,千古盛世,然郑康成教猱升本 , 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余抱杜门,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 D . 吴三桂镇守海关,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然而吴三桂并不是可靠的人由他把守海关只会让明政府深受其害。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        , 凭借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成为了长篇小说中的经典。

②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        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③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        的活的史书。

A . 不负众望   耳闻目睹   触手可及 B . 不孚众望   耳闻目睹   触手可及 C . 不负众望   耳濡目染   唾手可得 D . 不孚众望   耳濡目染   唾手可得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位护士读了《白鹿原》后在给陈忠实的信中说:“我想, 写这本书的人不累死也得吐血……不知你是否还活着?还能看到我的信吗?” B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佳句,“木叶”这一鲜明的形象就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突出地成为他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C . 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D .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城市车辆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大的今天,太原市提倡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对改善大气污染、维护城市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B . 10年来,金砖五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加强合作,不仅给世界提供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的良方,而且也给五国人民带来福祉。 C .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养生知识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产品。 D . 电视剧《白鹿原》围绕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渭河平原长达半个世纪的变迁史,受到观众热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雄安新区肩负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和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被赋于了探寻走出“改革深水区”途径的使命。 B . 北京市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师服务费,近400余项医疗疗服务价格将规范调整。 C . 从零开始,是一种积极备战的心态,更是一种矢志登顶的智慧;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也是一支强队、一名强手应有的基本状态。 D . 改编成近百万字电视剧本的小说《白鹿原》,还原了白、鹿两家三代人的命运纠葛,内容更丰满,情节更生动,且完全忠实于原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俄罗斯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来看,自上月以来,整个俄罗斯已有至少37个以上的地区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 B . 4月30日,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在首都蒙罗修亚接见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称赞防暴队维护利比里亚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旅游中常见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D . 一个小板凳,一张小圆桌,冬天一盆炭火,夏天一盆凉水——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老屋里写出了《白鹿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②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融化的残雪下,有三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gao)草,或卑称臭蒿子。③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一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④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⑤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zhòu)然冒出的紫红色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⑥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⑦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⑧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晩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时会使急燥的心(xù)沉静下来。⑨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河川里的花儿和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接连开放。⑩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天整个原坡都(fú)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节选自陈忠实《原下的乡村》,有改动)

  1. (1) 文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   )
    A . B . C . D .
  2. (2) 文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B . C . D .
  3. (3) 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 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色似的脂粉,洋槐花开了。 B . 洋槐花开了,首先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 C . 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 D . 首先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然后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这是洋槐花开的时候。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倡导精品创作可谓恰逢其时。与其追求数量,不如追求质量;与其涉猎众多,不如独擅一技;与其原地徘徊,

当然,,但是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却是每个人都应具备:它会带来新的眼界、志趣与勇气。柳青之所以为人敬仰,在于他在《种谷记》之后又写出《创业史》;路遥之所以为人敬重,在于他在《人生》之后又写出《平凡的世界》;陈忠实之所以为人敬佩,在于他在《信任》之后又写出《白鹿原》——他们不仅超越同时代许多人,,不断以自己的著作提升文学与精神的高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鹿原》第六章讲到,白鹿原上的“圣人”朱先生为白鹿村人拟出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曰《乡约》,族长白嘉轩把它带回去后贴在祠堂的墙上,后来又将条文刻在青石上,镶在祠堂的正门两边,召集族人十六岁以上男子每日诵读学习。《乡约》以族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宗旨,号召族人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克己修身,齐平其家,和睦乡里。 白鹿村《乡约》还规定,“凡是违犯《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注:学堂先生)记载下来,犯过三回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处罚的方式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

请运用费孝通《乡土中国》里“礼治秩序”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反映出的“礼治”特征。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A.《红高粱》      B.《丰乳肥臀》       C.《檀香刑》        D.《秦腔》

E.《白鹿原》      F. 《虚构》           G.《酒国》         H.《浮躁》

I.《蛙》           J.《活着》

  1. (1) 请指出上面十部作品中哪些是属于莫言的作品。
  2. (2) 请就莫言其中的一部作品用50字左右概括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的小说《白鹿原》片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前情提要)

李寡妇将自家的地同时卖给了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为争夺这块地而大打出手。

(正文)

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冷先生到达出事地点,吆喝一声:“住手!”有如晴天打雷,震得双方都垂手驻足。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谁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妇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流眼泪。

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比白鹿两家打斗的事更快更广泛。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红绸裹了,择定吉日,由乐人吹奏升平气象的乐曲,亲自送上白鹿村。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碑子栽在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

  1. (1) 本是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的打斗,最后却发展为白鹿两姓的斗殴,这说明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怎样的格局?这种格局有什么特点?
  2. (2) 原著中,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原本都打算打官司状告对方,最终却通过冷先生的调解重归于好,还共同帮助李家寡妇渡过难关。这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什么特点?具有这样特点的社会秩序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的?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来回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 (2) 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3. (3)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 (4) 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5. (5)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