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B .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冒犯,触犯。 C .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慰问。 D . 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金器不已,必玉之    ②君不易,为臣极难 B . ①人君须得匡谏臣       ②有所开说,必虚己纳 C . ①举愆过                     ②太宗知若此 D . ①岂得人言不同己意    ②勇气闻于诸侯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岂得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②申之孝悌之义 B . ①而耻学师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C . ①今其智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 . ①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下列各句与“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B . 下为百姓所怨 C . 安能谏人 D .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人来奏事者 比:近来。 B . 必当畏犯鳞  逆:倒生的。 C . 自知者明,为难矣  信:确实。 D . 首创奢淫,危亡之  渐:逐渐。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心,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B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②漆器不已,必金 C . ①自知者明,信难矣,②朕所 D . ①遂答云“已之”,②竟不停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之论矣    备:完备。 B . 谁欲以言死者      博:换取。 C . 在以势驱之耳      要:关键。 D . 不亦哉                鲜:新鲜。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为乐 B . 有与临乎渊谷者/遂与俱出 C . 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则或咎欲出者 D . 臣之噤口卷舌/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若读数过      随其所见,笔于书 B . 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纵不读书 C . 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木受绳 D . 为院本      化为鸟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

A . 乃为人欲引去 B . 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C . 君子喻于义 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下列各句中,与“决定目之为经矣”中的“目”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B . 笔之于书 C . 吾妻之美我者 D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徴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1. (1)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这句话该如何翻译?

  2. (2) “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这句话该如何翻译?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 (1)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谏论下

苏 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如何准确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1)     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2. (2)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