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B .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冒犯,触犯。 C .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慰问。 D . 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金器不已,必玉之    ②君不易,为臣极难 B . ①人君须得匡谏臣       ②有所开说,必虚己纳 C . ①举愆过                     ②太宗知若此 D . ①岂得人言不同己意    ②勇气闻于诸侯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岂得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②申之孝悌之义 B . ①而耻学师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C . ①今其智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 . ①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亦不能独其家

A . 便即护短不 B . 主若自贤,臣不匡 C . 己纳之 D . 或有人臣
下列各句与“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B . 下为百姓所怨 C . 安能谏人 D .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 B . 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互相品评比较,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类比,人君也须纳谏。 C . 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 D . 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人来奏事者 比:近来。 B . 必当畏犯鳞  逆:倒生的。 C . 自知者明,为难矣  信:确实。 D . 首创奢淫,危亡之  渐:逐渐。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心,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B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②漆器不已,必金 C . ①自知者明,信难矣,②朕所 D . ①遂答云“已之”,②竟不停改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③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④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⑤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⑤⑥ D . ②③④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之论矣    备:完备。 B . 谁欲以言死者      博:换取。 C . 在以势驱之耳      要:关键。 D . 不亦哉                鲜:新鲜。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为乐 B . 有与临乎渊谷者/遂与俱出 C . 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则或咎欲出者 D . 臣之噤口卷舌/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若读数过      随其所见,笔于书 B . 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纵不读书 C . 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木受绳 D . 为院本      化为鸟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

A . 乃为人欲引去 B . 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C . 君子喻于义 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唐太宗曾引用荀子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

谏官制度的核心是

记录唐太宗时的政治状况的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之作。

惟君臣相遇,,则海内可安。

《贞观政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徴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1. (1)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这句话该如何翻译?

  2. (2) “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这句话该如何翻译?

在下文标号的①②③处续写句子。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2)①②处的句子要与它前面画横线的句式相同。(3)③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①: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

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