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知识点题库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 节目已经在电台播出,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B . 婚礼的请帖已经收到,非常感谢,我一定会拔冗前来参加。 C . 希望贵校能求贤若渴,如能有幸入学,本人定会加倍努力。 D . 日前向您求教的关于写作问题的回复已收到,受益颇多。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物候因地而异的句子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侧面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分手后,依然恋恋不舍之情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辕门外送别情景之句是:

为下面消息拟写一个标题。(限18字内)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9月27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白玉新向记者表示,在该州州府香格里拉县举行的明星婚礼是个人和企业的行为,政府并未为此花费一分钱,婚礼对景区生态环境也没有造成任何破坏。(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9月26日,艺人张杰和谢娜的婚礼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举行,香格里拉一时明星云集。有媒体报道,“杰娜”婚礼耗资3000万元,由当地政府埋单。微博上有消息称,张杰和谢娜的婚礼得到了迪庆州政府3000万元的赞助,作为合作交换条件,张杰和谢娜将成为香格里拉的“旅游形象大使”。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9月21日,在22日世界无车日到来之前,山东临沂市民陈亮和王莤相约用自行车娶亲的方式来举行婚礼,新郎陈亮在56名自行车车友的陪同下浩浩荡荡来到新娘家迎亲,车队有序地沿着市区穿行。

  这种既新颖浪漫又环保时尚的“绿色婚礼”吸引了众多行人驻足观望,许多市民摇手向这对举办“绿色婚礼”的新人祝福,给蹬车的新郎鼓劲加油。 

(摘自《中国青年报》9月22日)

要求:(1)请为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2)不超过10个字。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谭、张两位先生年龄上隔着一辈,学术背景一文一理,他们之间显然形成了一种合之双美,离之两伤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合作关系。 B . 国家大剧院挑选剧目的标准是艺术性、经典性,所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风格会依照欧洲话剧朴实规矩的风格,不会有载笑载言的花哨场面。 C . 从攻克心理关,到胜任夺冠先锋一职,这位运动员逐渐趋于稳健,能在世界杯获得“最佳射手”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D . 每一个国家都在情不自禁地实行双语言政策:一方面用本国共同语继承传统文化,一方面用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英语,发展科技和经济,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
《无题》一诗中用两幅生动画面抒写别后设想,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的极为真切的句子是:

范仲淹《渔家傲》中最能体现边塞独特景致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也是运用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句子。这与王维的“”相似,突出了边塞的壮美。

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登飞来峰》一诗中用比喻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立志实现远大抱负,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

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潇洒

姚雪垠

①潇洒,无论在中国人的生活上或艺术上,都是个好的形容词。它的含义是闲散、清雅和飘逸。究竟什么时候它就被用作代表一种美的观念,我们没有完备的词典,一时很难查出;大概说来,它被人们热烈地提倡、崇拜,是开始在魏晋时代。在当时,它是以反抗礼教与权臣高压而出现,和清谈有着同样的意义。虽然清谈受老庄的影响最大,潇洒是由于五石散的服用,但清谈之祖也就是最先服用五石散的何晏,这就明白地告诉我们二者的关系了。

②据鲁迅先生的研究,五石散几乎等于清末的鸦片,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嗜好。服了五石散以后,须吃冷食,喝热酒,并以冷水浇身和出外散步。服五石散的人,因皮肤易于擦破,便不穿鞋而穿屐;因身上发热,便宽衣缓带。至于服了五石散的人是否就清瘦起来,鲁迅先生虽没有说明,但想来是不会不清瘦的。人一清瘦了,再宽衣缓带起来,又不参加筋肉劳作,于是就自然潇洒了。所以提到“潇洒”二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隐士、诗人,和魏晋人物来。鲁迅先生说魏晋时服五石散的都不是穷人;其实不惟不是穷人,连商人也同样不配。因为过去的文化是封建地主的文化,大腹商人被认做恶浊俗物,讲潇洒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由这阶级出身的士大夫之流。

③潇洒不仅以反抗的姿态在历史上出现,并且直接与封建的身份观念相关联,也和封建地主的物质生活密切地结合着。在封建时代,地主阶级的生活是闲散的,且以参加筋肉劳作为有失身份,比如养长指甲,和男人的包脚,穿长衫,都是要表示他自己是有闲的,有身份的人。生活规定习尚,习尚影响美的观念,于是在那时,一切闲散的嗜好,如品茗,养鸟,赋诗,以及琴、棋、书、画之类,都成为高雅的了。在绘画上,山水画特别发达,又被人重视,便表现了人们对于潇洒生活的向往。山水画是地主阶级对于闲散欲求的扩展,希望摆脱扰攘的尘寰,到山林里边与清风明月共处。他们又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竹子就成为潇洒的代表;可怜的渔夫樵子也都是美的诗画题材了。

④在音乐方面,我们看见在历史上清唱与箫板之特别流行。中国音乐以缠绵和清雅为正宗,一方面是由于地主与士大夫生活之优美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不是受爱潇洒观念的影响。唐朝人歌七言绝句,旗亭画壁的故事,千古令人神往。至于提到宋朝人歌诗时,我们便马上会想到月明之夜,诗人们携妓泛舟,和“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情景来。宋以后,散曲取代了词的地位。但它也以缠绵清雅为主,多是文静细曲,唱时没有锣鼓和科白,所以又叫做清曲。最讲究潇洒的袁中郎在《虎丘记》上说:“比至夜深,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坊,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这是多么的清雅!

⑤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相结合。本来二者原是互相关联,很难单独分开。在历史上,这二者都有着反抗的意义。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人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徒有华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特盛,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自然。自然有二:一是风物上的自然,一是人性上的自然。偏于风物上的自然,便多表现山水田园的爱好。偏于人性上的自然,便反对摹古与无谓的规律。二者结合起来,便是现实桎梏的解脱,便是潇洒之极致。

  1. (1) 第⑤自然段说“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请结合该段,指出“叛徒”这一词语的具体内涵。

  2. (2) 本文题为“论潇洒”,作者围绕“潇洒”这一话题,主要阐述了哪些见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黑海之滨、高加索山下,索契冬奥会17天的精彩赛事画上句号。索契冬奥会主体育场内,精彩纷呈的俄罗斯文化之旅在这里延续;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这里传承。闭幕式上,700名演员如同纷乱而有序的鱼群一样,从四面八方奔向舞台中央,他们不断变换各种图案,就在他们即将汇成五环图案的时候,右上角那一环却再次“失灵”。不过在焰火中,五环霎时绽放,全场欢呼雀跃。俄罗斯人用一番自嘲,弥补了开幕式的失误。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或喻新事物不断涌现,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抒写自己归来后的感触,对同时被贬的旧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的句子是: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描写所见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描写我军将士与敌人厮杀的守城战斗的诗句是:,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②。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①那答:那块,那边。②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1. (1) 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

  2. (2)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符号)。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高呗。”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在低处,没有山的高度,那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支吾着,答不上来。

大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