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造物者游 知识点题库

选出下列对“辞”解释错误的一组(      )
A . 臣具表以闻,不就职  就:赴任、到任视事     《陈情表》 B . 见有死,知其当然         就:于是               《与尹师鲁第二书》 C . 予亦睡                    就:接近                  《后赤壁赋》 D . 而世务卒卒,此志莫  就:实现               《荔枝赋并序》
下列各句,与“沛公安在?”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B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C .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D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选出下列对“卒”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 今尚书恣为暴。              卒:门客       《段太尉逸事状》 B . 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最         《赤壁赋》 C . 五万兵难合。         卒:仓猝       《赤壁之战》 D .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        卒:死亡       《张衡传》
下列句子中的“焉”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反诘语气             呢) B .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结构助词 句中停顿              不译) C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词尾    形容词、副词词尾) D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句中停顿              不译)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称荀卿,主张“人性本恶”今存《荀子》是有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 . 《师说》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C .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原名郁文,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 D . 《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南宋,在谪居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多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B .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学过的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C . 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被贬黄州后创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为人称颂。 D .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宴游西山之前的生活和心情。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B . 第二段中写出了偶遇西山,远望怪特,从而有了宴游西山的艰难过程。 C . 文章末尾道出宴游之乐,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精神的顿时解脱。 D . 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写出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高远。
下列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施施行,漫漫而游            则知明行无过矣 B . 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C . 而未知西山怪特               诵明月诗,歌窈窕之章 D . 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从句式特征看,与“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翻译下列各题

  1. (1)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 (2)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召公谏厉王弭谤》)

  3. (3)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 , 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 (1) 解释加线词语。

    梦亦同:                  始指之:

    踞而遨:                  外与天

  2. (2) 作者描写了西山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②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③《氓》结尾处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总角之宴,”以及恋爱时的盟誓 “,不思其反。”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其他三个词不同的一项是(  )。

A . 鱼虾而友麋鹿 B . 蜉蝣于天地 C . 长江之无穷 D . 遗响于悲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 . 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 . 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 . 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 . 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 . 宜若有益无损者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做学也 D . 鹤鸣鱼九皋,声闻天          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明年春,水落 B .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 . 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 . 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 (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的景色。 B . 第2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 . 第3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 . 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③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驾一叶之扁舟 B . 倚歌而和之 C . 自其变者而观之 D .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 .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 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B . 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C . 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D . 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 , 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 谓之日:“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日:“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日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B . 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C . 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D . 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人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 B . “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 . “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 D .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 B . 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 C . 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侍卫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担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 D . 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

    ②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1) 下列部分(课外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B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C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D .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2. (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 赋,一种文体。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赋的特点是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也讲究声韵的美。 C .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文本意为天气渐转凉,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D . 羽化登仙,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源自道教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登仙。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目的是借古人已逝,表达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B .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 C . 全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D . 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