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民 知识点题库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 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 .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 .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 曹刿请见 C .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 (2) 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3. (3) 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4. (4)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5. (5)  下面这首小诗在对“树”进行描述时涉及了作者对“岁月”的思考,请选择另外两种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各写一句话,描述事物时必    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

    例句:树:如果你挺直了你的身躯,风会比你矮很多,伟岸就会溢满你的岁月。

    答:浪 :如果你伸出了你的拳头,山会比你软很多,壮阔就能充实你的生命

下列词语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夫颛臾,而近于费                           固:本来 B . 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C . 以手抚坐长叹                                 膺:胸口 D . 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之臣也                          是:这。 B . 文德以来之                        修:修治,修养。 C . 夫子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夫子:指孔子。 D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下列各句中,对“相”的解说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命相,名词)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孔雀东南飞》(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本句中的“相”可理解成“我”。)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④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辅佐)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互相)

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丞相)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

⑧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为,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

A . ①②③④ B . ⑤⑥⑦⑧ C . ①③⑤⑦ D . ②④⑥⑧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 无乃尔是过与
下列句子中的“与”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庶几无疾病与?                与:助词   通“欤”,表疑问语气 B . 是谁之过与?                     与:呢、吗 C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与:动词,结交 D . 和从缔交,相与为一。       与:动词,赞同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 ①②③⑥ B . ②④⑥ C . ②④⑤⑦ D . ③⑥⑦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河东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 . 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C . 蒙故业,遗策                 因:沿袭 D . 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负:辜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练习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 (1)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 (2) 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无乃尔是与          且尔言 B . 则将焉用彼矣        夫子 C . 而近于费            江山险 , 沃野千里 D . 冉有、季路于孔子    曹刿请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不持,而不扶危:摇晃,站不稳;颠:跌倒。 B . 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古代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这里暗指鲁国内部。 C . 丘也闻有者国:卿大夫的封地;家:诸侯的封地。 D . 远人不服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罟(cù)     洿池(kuā)        弃甲兵(yè) B . 孝悌(tì)     饿(fú)         养生死(sānɡ) C . 狗彘(zhì)    鸡(tún)        序之教(xiánɡ) D . 衣帛(bó)     (chù)养        请以战(yù)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直”与“直不百步耳”中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中通外 , 不蔓不枝 B . 好世俗之乐耳 C . 系向牛头充炭 D . 家产不过五百金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请”字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 . 若弗与,则除之 C . 乃置酒 D . 其造诸公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作了铺垫。 B .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C . 《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胸臆,写了杜甫不远万里抱病前往夔州观赏秋景的艰难历程。 D . 《雷雨》中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的潜台词是:鲁贵看来不好对付,如果知道了你我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熙宁转对疏

曾 巩

    准御史台告报臣僚朝辞日具转对,臣愚浅薄,恐言不足采。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论天下之事,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今陛下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然且将岁余,未闻取一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欤?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伏惟陛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之少乎?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忧。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易》曰:正其本,万事理。故臣以谓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得之于心者,其术非他,学焉而已矣。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故孟子以谓学焉而后有为,则汤以王,齐桓公以霸,皆不劳而能也。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诚能磨砻长养,至于有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也。能尽天下之理,则天下之事物接于我者,无以累其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无以蔽其外。夫然则循理而已矣,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邪说之所不能乱也。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学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逾矩,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大全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B .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C .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D . 察今之天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食货
  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 . 臣僚,古代指辅佐君主的文臣武将。 C . 转对,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D . 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后来也用来称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引用唐太宗、后周世宗两位贤君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臣子直言进谏的必要性和君王虚心纳谏的必要性。 B . 第二段中作者委婉批评了当朝统治者虽然要求臣子进谏,却不采纳的事实。 C . 作者认为想要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多弊端,对君王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奏效。 D . 作者列举了舜、禹、成汤、周文王、周武王、傅说、周公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抑所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欤?

    ②则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是于刺人而杀之貝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D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多是王侯自称的谦称。 B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 孝悌:就是指在做人方面孝敬父母和兄弟姊妹。 D . 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展开,孟子在对话中多用比喻,说理生动深刻,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B . 文章的首段先写梁惠王质疑,为后文答问做铺垫。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释疑,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道理。 C . 本文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D .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4. (4) 翻译句子。

    ①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