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 知识点题库

下列划线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jū)            汗涔(cén)            惊(è)            (zhāng)木 B . (kòu)         江(tí)                  卑(bǐ)           (jìn)透 C . (yín)          (mí)补                 繁(yī)           (tián)淡 D . (qī)            奄(yān)一息        悄(qiāo)        阴(mái)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xī) 大(tī) 福(chì) B . (cén) 遥(cén) 子(jìn) C . 候(cì) 窥(cì) 位(shì) D . 听(tì) 结 (dì) 固(dì)
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 . 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 . 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 .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纺绸  半晌  清醒  一帆风顺 B . 敲诈  烦脑  固执  发言题要 C . 联络  拖延  昧心  苍海桑田 D . 揣摩  混帐  签字  斗转星移
结合全剧,回答:《雷雨》把周朴园三十年来的家庭与社会上的罪恶,浓缩在多长时间里来表现?场景设在何处?请选出分析正确的项(    )

A . 一天。从早晨到傍晚;在周公馆客厅里 B .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 C . 从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到子夜;在周家 D . 一个夏天的中午,到第二天凌晨;在周家和鲁家
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 . 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 .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 . 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下列对作品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 . 《辛德勒名单》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多线并进的结构,震撼人心的情节,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以及耐人寻味的道白,展示了辛德勒解救犹太人的全过程,表现了人性在他身上的复苏。 C . 《雷雨》(节选)的结局中周朴园开出支票,用他的话说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实际是急于赶走侍萍,免得夜长梦多,威胁到自己的生活。 D . 《一滴眼泪一滴水》中的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据“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的美学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内心纯真善良。
下列各句属于戏剧语言的哪种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鲁侍萍①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②(自语)③哦,天那,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

A . ①对话     ②舞台说明    ③独白 B . ①对话     ②旁白        ③独白 C . ①独白     ②舞台说明    ③对话 D . ①对话     ②独白        ③旁白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问过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许多人。 B . 他现在跟你是完完全全两样的人。 C . 无锡的人以后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死了。 D . 你不要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不会忘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是谁,……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 .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C . 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带孩子,在学校里伺候人。 D .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阅读《雷雨》(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贵姓?

鲁侍萍  我姓鲁。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1. (1) 如果你正在导演话剧《雷雨》,当饰演鲁侍萍的演员在回答周朴园关于雨衣的问话时“看着他”,你会提示演员此时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并简要说明理由。

  2. (2) 在选文中,鲁侍萍有两次离开的机会,但她没有走。这两次机会是什么?鲁侍萍为什么没有走呢?

  3. (3) 周朴园在这段对话中有两次“沉思”,一次“沉吟”。这反映出他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4. (4) 在选文中,“雨衣”“窗户”是道具,请分别说明它们在剧中的作用。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jué)    候(shì)    推诿(wěi) B . 涔(chén)   沉(yín)    热(yù) C . 听(tí)     离(jiàn)   木(zhāng) D . 密(zhěn)   固(zhí)    补(mí)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燥   规矩   贤惠   惊愕 B . 窟窿   半响   纪念   吕宋烟 C . 无锡   松弛   斡旋   脉膊 D . 樟木   混账   敲诈   交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 (1) 鲁侍萍与周朴园这段对话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2. (2) 这是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一段对白,表现出周朴园什么性格?他与鲁侍萍30年前的那段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3. (3) 通过揣摩上面人物对白的动作表情,可以体会人物语言的哪些深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 . 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 .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 . 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2. (2)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3)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移栽

游睿

    办公室里放着一盆盆栽,植株矮小,模样普通,常大年却异常珍惜,天天施肥浇水,一有空还端着这株植物仔细欣赏。但盆中的植物似乎并不领情,耷拉着枝叶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宛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常大年为此忧心忡忡,特意到农业局去请教植物专家老严。老严一看这植物,当即说这么个破玩意儿你扔了算了。

    常大年说,怎么能扔?这盆盆栽意义重大。我来找你,就是要救活它。

    到底有什么意义,说了我就给你支招。老严说。

    常大年看着盆栽,叹了口气,就给老严讲起了它的来历。

    两年前,常大年到山区采访。那里海拔较高,土地贫瘠,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途中,常大年遇到了小光。当时小光读小学四年级,非常懂事,除了读书,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可从出生以来小光一直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常大年问小光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光说就是希望您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过一次年。常大年被感动了,专门策划了一期节目,千方百计让他们一家人相聚。当看到这家人阔别10年后温馨相聚的场面,常大年再次被感动了,于是在他的努力下,小光的父母在家乡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家人从此不用再分开。

    常大年离开那里时,小光一家人都来送他。常大年问小光,你高兴么?小光点着头说高兴。

    后来小光的爸爸非要送常大年一些土特产,常大年拒绝了,自己却挑了一株山上的植物,就是现在这盆盆栽。

    常大年说,每次看到这株植物,都能让我倍感荣耀。你说,这株植物意义重大不?

    老严说,重大,相当重大。不过,你要真心救这株植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盆子里装上它生长地的土。

    常大年说,不就是原来的土壤么,这有何难?

    常大年立即带着这盆盆栽直奔山区,找到了当初给小光父母提供工作的工厂。但厂区负责人告诉常大年,小光父母已离开了工厂。

    又出去打工了吗?常大年无不担忧地问。

    那倒没有,好像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就在学校旁边。

    常大年顿时舒了口气,连忙驱车到镇上的学校门口的小超市。

    小光的妈妈连忙热情地招待常大年坐。

    常大年连忙说不客气,你们都还好吧?

    都好着呢!小光妈说,不少好心人帮助我们,包括这个超市,也是好心人帮忙才开的。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的未来多么重要,真得谢谢您。

    常大年说,你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我真的很欣慰。

    小光妈说,我和他爸就是读书太少了,只能出去打工,可孩子不能再走我们一样的路。只是这孩子不懂事,成绩也不咋样,很伤脑筋。

    常大年说,孩子小,不着急。对了,小光他人呢?

    小光妈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说,他爸陪他去补习班了,这个点应该快回来了。

    补习班?常大年当即一愣。

    我们这么多年没管他,他基础太差,马上读初中了,不补怎么能跟上?

    恰在这时,常大年看见小光耷拉着脑袋和他爸爸一前一后走了过来。两年不见,小光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子了,高高的个子,反倒让他爸爸显得矮小了许多。

    小光,常大年喊了声。

    小光抬起头,眯了一下眼睛。小光爸爸瞪了他一眼说,叫人啊。小光才喊了一声常叔叔。

    常大年心里一颤,但脸上还是热情地笑了。常大年端出自己的盆栽说,你还记得这个吗?小光,今天常叔叔可是找你帮忙来了。

    小光瞥了一眼盆栽说,要我帮忙可以,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常大年有些意外。

    小光又看了一眼他爸爸,趁他不注意才把常大年拉到了一边小声说,你走的时候我搭个顺风车呗。我想去城里打工!越远越好!

    小光话音未落,常大年手中的盆栽却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顿时粉碎。

(选自2016年第10期《小说月刊》)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移栽”意蕴丰富,一是指小说中盆栽花苗的移栽,二是指小说中小光的生活环境的改变。 B . 老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起着衬托常大年的高大形象的作用。 C . 小说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常大年的乐于助人,小光的认知变化。 D . 小说结尾写常大年手中的盆栽落到地上,既写出了常大年的惊愕,也寓示着常大年对小光很失望,不会再帮小光了。
  2. (2) 小说中写常大年对老严讲盆栽的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光先是请求常大年让他与家人团圆,后来却请求常大年带他逃离家人,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作了铺垫。 B . 《渔父》是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C . 《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胸臆,写了杜甫不远万里抱病前往夔州观赏秋景的艰难历程。 D . 《雷雨》中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的潜台词是:鲁贵看来不好对付,如果知道了你我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
鲁大海的话,揭示了什么?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⑬财!你现在还——

分析鲁侍萍的心理。

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吗?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课堂笔记是学习和复习时的重要工具。但有时因为粗心等原因笔记中会出现一些错误。下面从某同学笔记中摘取一些内容,其中分别都有一项是有错误的,请你找出来。
  1. (1) 下面是关于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的笔记要点。( )
    A . 元杂剧的典型结构是四折,每折按一个宫调演唱。课文《窦娥冤》(节选)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耍孩儿”等都是“正宫”调下的曲牌。 B . 课文《窦娥冤》(节选)写窦娥在法场和婆婆告别,反复叮咛,更进一步点明窦娥所受的冤屈,刻画出了窦娥的善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悲剧性更强。 C . 《雷雨》中周朴园四次问侍萍,从“你―你贵姓?”“你姓什么?”到“你是谁?”“哦,你,你,你是―”鲜明地显示他内心渐趋紧张。 D . 《哈姆莱特》中,虽然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装疯,但是通过他曾经的妻子奥菲莉亚的话,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哈姆莱特高贵的品质。
  2. (2) 下面是关于第二单元的笔记要点。( )
    A .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时针对欧洲 1848 年革命意义的演说。 B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在其葬礼上的讲话,赞扬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光辉一生。 C . 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 于是作此书劝谏。这是李斯的《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 D .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参加武装起义,事败被捕之后, 在监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被称为“民国最美家书”。
  3. (3) 下列关于《红楼梦》楹联摘录的笔记,有对应错误的。(     )
    A .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悬挂于荣禧堂。 B .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悬挂于太虚幻境。 C .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悬挂于沁芳亭。 D . “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悬挂于潇湘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