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放射性与原子核 知识点题库

已知中子的质量是mn=1.6749×1027kg , 质子的质量是mp=1.6726×1027kg , 氘核的质量是mD=3.3436×1027kg , 试分析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

  1. (1) 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

  2. (2) 能量变化了多少.

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右图是()

A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B .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C . 汤姆逊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 D .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
放射性物质铯(137Cs)和碘(131I)进入大气,该地区水源、空气和生活环境被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核反应堆中的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可以随便放置 B . 铀核裂变的一种可能核反应是 U n―→ Cs Rb+2 n C . 放射性碘(131I)发生的β衰变方程为 I―→ Xe e D . U裂变形式有多种,每种裂变产物不同,质量亏损也不同,但释放的能量一定相同
天然放射性现象发出的射线中,存在α射线、γ射线,其中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核(填写元素名称).

如图是阴极射线管的示意图.接通电源后,会有电子从阴极K射向阳极A,并在荧光屏上形成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偏转,则可以加一个方向平行纸面(填“向上”或“向下”)的电场,或者加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填“向里”或“向外”)的磁场.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其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衰变方程为 I→ Xe+Y.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的 Xe处于激发态,放射γ射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B . I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取4个碘原子核,经16天就只剩下1个碘原子核了 C . Y粒子为β粒子 D . I中有53个质子和132个核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0越小 B . 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C . 氡原子核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一定只剩下1个未发生衰变 D . U+ n→ Kr+ Ba+3 n是聚变反应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B . 要使轻原子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间的距离至少接近到1010m C .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总能量减小 D . 随温度的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将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子既有波动性,也有粒子性 B . 粒子α的散射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 .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D .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但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某放射性元素经过28天,有 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A . 56天 B . 28天 C . 14天 D . 7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 光的波长越短,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长,其粒子性越显著 C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 .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于2019年9月29日获颁“共和国勋章”。核动力潜艇上核反应堆中可能的一个核反应方程为 (其中△E为释放出的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核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衰变 B . 核反应方程式中x=2 C . 的比结合能为 D . 核的比结合能小于 核的比结合能
的半衰期是 天, 经过 天后还剩下
到2018年1月,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40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90吉瓦,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的11%。铀235是核电站的主要核燃料,核反应堆在工作时,铀235既发生裂变,也发生衰变。铀235裂变方程为: ,衰变方程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裂变过程放出能量,衰变过程吸收能量 B . 裂变产生的新核X中含有88个中子 C . 衰变产生的新核Y不再具有放射性 D . 核裂变释放能量产生的高温会加快铀235的衰变
19 世纪末,科学家们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下列与电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子电荷量的精确测定是在 1909~1913 年间由汤姆孙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做出的 B .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C .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 . 卢瑟福认为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的磷 , 他们由于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磷的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Y是质子 B . Y是正电子 C . 改变压力、温度或化学状态,的半衰期会改变 D . 经过两个完整的半衰期后,将完全衰变殆尽
考古学上利用“碳钟”,也就是利用来推测古文物产生的年代。已知的衰变产物中有稳定的的半衰期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的衰变方程为 B . 该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内减少一个中子 C . 一个核发生衰变释放的核能为原子的质量,为光速 D . 已经死亡年的古树中不会含有原子
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在磁场中形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 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 . 反冲原子核在小圆上顺时针运动 C . 生成的粒子与反冲核运动周期相同 D . 原来静止的核,其原子序数为15
应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可以测定矿石、地层的生成年代,这种方法称为铀铅法。放射性元素经过x次𝛼衰变和y次β衰变,最终形成铅的稳定同位素 , 同时释放出γ射线,则(   )
A . x=6,y=8 B . 的半衰期一定相同 C . 每发生一次β衰变,将有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 D . γ射线是由核外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的
年代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考古中。会发生衰变,产生新的原子核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质量比的质量大 B . X的质量数比的质量数多 C . X的中子数比的中子数多 D . X的质子数比的质子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