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装置竖直放置,上端是光滑细圆管围成的圆周轨道的一部分,半径为R(圆管内径<<R),轨道下端各连接两个粗糙的斜面,斜面与细圆管相切于C,D两点,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53°,两个斜面下端与半径为0.5R的圆形光滑轨道连接,并相切于E,F两点.有一质量m=1kg的滑块(滑块大小略小于管道内径),从管道的最高点A静止释放该滑块,滑块从管道左侧滑下,物块与粗糙的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 , sin53°=0.8,cos53°=0.6),则(   )

A . 释放后滑块在轨道上运动达到的最高点高出O1点0.6R B . 滑块经过最低点B的压力最小为18N C . 滑块最多能经过D点4次 D . 滑块最终会停在B点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细杆右侧距杆0.3m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A、B是细杆上的两点,点A与Q、点B与Q的连线与杆的夹角均为α=37°.一中间有小孔的带电小球穿在绝缘细杆上滑下,通过A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3m/s,取g=10m/s2 . 求:

  1. (1) 小球下落到B点时的加速度;

  2. (2) 小球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如图所示,某物块(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0.1kg从A点沿竖直光滑的 圆弧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圆弧轨道的半径R=0.2m,末端B点与水平传送带相切,物块由B点滑上粗糙的传送带.传送带BC之间长度L=1.5m,若传送带静止,物块滑到传送带的末端C点后做平抛运动,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点,已知C点到地面的高度H=5m,C点到D点的水平距离为x1=1m,g=10m/s2 . 求:

  1. (1) 物块滑到B点时对圆轨道末端的压力.

  2. (2) 物块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

  3. (3) 若传送带以v0=2.5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运行,求物体与传送带间摩擦生热Q.

某人站在离地面h=10m高处的平台上以速度v0=5m/s水平抛出一个质量m=1kg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问:

  1. (1) 人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2. (2)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C的质量为m,A、B的质量都为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直至C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未拉A时,C受到B作用力的大小F;

  2. (2) 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

  3. (3) A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如图所示,小红和妈妈利用寒假时间在滑雪场进行滑雪游戏。已知雪橇与水平雪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妈妈的质量为M=60kg,小红和雪橇的总质量为m=20kg。在游戏过程中妈妈用大小为F=5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力斜向上拉雪橇。( ,sin37°=0.6,cos37°=0.8)求:

  1. (1) 小红的加速度大小和妈妈与雪道间的摩擦力大小;
  2. (2) 若要使小红和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并能滑行到前面43m处,求妈妈拉力作用的最短距离。
如图所示,某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为h处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在距抛出点水平距离为L处,有一根管口比小球直径略大的竖直细管。管上口距地面高为 ,由于存在水平向左、大小恒定的风力,小球恰能无碰撞地通过细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L B . 风力的大小为 C .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D . 在小球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风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如图所示,鼓形轮的半径为R,可绕固定的光滑水平轴O转动。在轮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固定四根直杆,杆上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球与O的距离均为 。在轮上绕有长绳,绳上悬挂着质量为M的重物。重物由静止下落,带动鼓形轮转动。重物落地后鼓形轮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 。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忽略鼓形轮、直杆和长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重物落地后,小球线速度的大小v;
  2. (2) 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转到水平位置A,此时该球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大小F;
  3. (3) 重物下落的高度h。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所受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B . 某一个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C . 因为重力做功改变重力势能,因此动能定理中的功不包括重力的功 D .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因此对于单个物体动能定理不适用
直升机静止在空中通过绳索吊装石块箱时,石块箱在绳索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运动过程中石块箱的机械能E与其位移x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 段为曲线, 段为直线,(忽略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则(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过程中绳索的拉力逐渐增大 B . 过程中石块箱的动能一直增加 C . 过程中石块箱的动能一直增加 D . 过程中绳索的拉力一直不变
滑雪运动员沿斜坡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为2000J,物体克服阻力做功200J.则物体的(   )
A . 机械能减小了200J B . 动能增加了2200J C . 重力势能减小了1800J D . 重力势能增加了2000J
如图是某城市广场喷泉喷出水柱的场景。从远处看,喷泉喷出的水柱超过了40层楼的高度;靠近看,喷管的直径约为10cm。请你据此估计用于给喷管喷水的电动机输出功率至少有多大?

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发明了辘轳,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辘轳的卷筒可绕水平轻轴转动,卷筒质量为M、厚度不计。某人转动卷筒通过细绳从井里吊起装满水的薄壁柱状水桶,水桶的高为d,空桶质量为m0 , 桶中水的质量为m。井中水面与井口的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辐条的质量和转动轴处的摩擦。

  1. (1) 若人以恒定功率P0转动卷筒,装满水的水桶到达井口前已做匀速运动,求水桶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vm
  2. (2) 空桶从桶口位于井口处由静止释放并带动卷筒自由转动,求水桶落到水面时的速度大小v;
  3. (3) 水桶从图示位置缓慢上升高度H,忽略提水过程中水面高度的变化,求此过程中人做的功W。
如图所示,一点电荷固定于O点,在其下方距离为h处固定一足够长光滑绝缘细杆,细杆上A点与O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 ,一带电小球穿在杆上,且可以在杆上自由滑动。今在A点给小球一向右的初速度,小球运动途经B、C两点,且经过A、B、C三点的速度之比为 。已知点电荷在周围空间距离为r处的电势为 (取无穷远为零电势点), ,求 段的长度。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0.25m的相互平行的水平光滑轨道HC、GD与足够长的粗糙竖直轨道DE和CF在C、D处平滑连接,转弯半径忽略不计。CD处外侧有一个槽口,可以使杆不脱离轨道且速率不变地滑入竖直轨道,轨道电阻不计。水平轨道上ABCD区域有变化的匀强磁场B1 , B1磁场的宽度d=0.66m,B1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竖直轨道CDEF之间有倾斜的匀强磁场B2=2T,方向与水平面成。EF间接有一阻值R=1.1Ω的定值电阻。现有一长度与轨道间距相同,质量为m=0.06kg、电阻不计的滑杆MN,在距离AB左侧x0=0.70m处以v0=3m/s的初速度向右进入水平轨道,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轨道的接触良好。MN杆开始进入时为计时起点,滑杆与竖直轨道CDEF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cos37°=0.8,sin37°=0.6。求:

  1. (1) 当t=0.1s时杆电流大小和方向(填N→M或M→N);
  2. (2) MN杆到达CD处时的速度大小v1
  3. (3) MN杆通过CD进入竖直轨道后下滑高度h=0.85m时的速度为v=2.5m/s,求此时杆的加速度以及此下落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
质量为m的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竖直跳下,下落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假设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恒定,则消防队员(   )
A . 着地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B . 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等于 C . 在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 D . 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触地后重心下降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3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2s后撤去外力,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0~2s内,合外力做的功为6J B . 在0~2s内,拉力大小是阻力大小的2倍 C . 时,拉力的瞬时功率为4.5W D . 在0~6s内,摩擦力做的功为9J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由A位置摆到B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时,则小球的速度大小和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表面光滑的物块P,P的质量为M。长为L的轻杆下端用光滑铰链连接于地面上的O点,上端连接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Q,Q的质量为m,且M=5m。开始时,Q斜靠在P左侧,Q距地面的高度为h,P右侧受到水平向左推力的作用,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 (1) 求轻杆对Q的作用力大小F;
  2. (2) 撤去水平推力,在Q、P分离前,当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

    ①求Q、P速度大小的比值;

    ②求从撤去推力到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的过程中Q对P所做的功W。

如图所示,空间分为Ⅰ、Ⅱ两个足够长的区域,各边界(图中虚线)均水平,Ⅰ区域存在电场强度为E1=1.0×104 V/m的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Ⅱ区域存在电场强度为E2×105 V/m的匀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两个区域宽度分别为d1=5.0 m,d2=4.0 m.一质量m=1.0×10-8 kg、带电荷量的粒子从D点由静止释放,粒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 (1) 粒子离开区域Ⅰ时的速度大小;
  2. (2) 粒子离开区域II时发生的偏移量x的大小;
  3. (3) 粒子出区域Ⅱ后加另一个匀强电场,使粒子在此电场作用下经1.0 s速度变为零,此电场的电场强度E3的大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