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点题库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

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 .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 . 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 .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 .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对以下表格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GD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增长率

1968—1972

4.3%

3.2%

4.8%

1973—1975

2.4%

5.3%

9.4%

A . 体现滞胀特征 B . 国家干预经济 C . 经济“大萧条” D . 经济增长缓慢
规则是构成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提出“政府应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因此世人尊他为“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遭到严重严峻挑战。——上述材料均摘自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 (1)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1 把经济危机比喻为大章鱼

图2 经济危机中的德国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到1931年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2年,英国在渥太华举行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法国则采取限额输入的办法,保护本国的商品市场。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请完成:

  1. (1) 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说明的问题。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述现象的影响。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  )

A . 混合市场经济 B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C . “统制经济体制” D . 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严重的(1929年)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 展……但对于形势,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的行动,例如收购部分农产品,增加公共建筑费用和在道路及国家公园上的投资等。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政策”……

材料二

新政开始时,罗斯福的心中没有一幅淸晰的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的“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而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至于干预的范围多大,干预到什么程度,他并非成竹在胸,而是在实行中逐步摸索。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请完成:

  1. (1) 材料一中胡佛“自由主义”政策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 (2) 罗斯福比他的前任在国家干预方面多做了哪些方面的事?在当时分别有何意义?

  3. (3) 从胡佛到罗斯福经济政策的变化,对我国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启示?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

A . 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 .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 . 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 .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谨防多数人的意见。因为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

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

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四: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这对美国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3. (3) 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他所开创的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
A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 . 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
A . 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 . 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C . 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 . 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 .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 . 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 .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D . 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人也处境困难。为此,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
A . 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 B . 调整工业生产 C .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 . 减少农业产量
战后美国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广泛补贴出口产品,英国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建立国有企业,法国大规模实施国有化,德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这表明战后西方国家(   )
A . 发展方式不同 B .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 建立福利国家 D . 大规模实施了企业国有化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 .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 . 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 .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根本前提是(   )
A . 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B . 纳粹党骗取了广泛的群众支持 C . 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 D . 希特勒赢得了军队的信任和拥护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模式分别是(   )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 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学者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时写道:“对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过于1929年。”1928年,胡佛竞选时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这反映(   )
A . 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 B . 胡佛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早有预警 C . 自由主义理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D . 稳定的国际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表现在(       )

①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矛盾日趋尖锐

②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④资本主义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有学者写道,面对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每个国家“都调整、控制、指导、规划和试图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设法尽可能少受其他国家无法预料的行为的影响”。这些国家“拯救本国的经济体系”的共同特点有(   )
A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C . 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 . 立法干预工业生产
美国在参加二战前的八年多中,先后吸收了30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罗斯福得意地宣称:“我对我执政的成就没有比这件事更感到自豪的了。”下列机构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 联邦银行 B .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 联邦紧急救济署 D . 农业调整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