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知识点题库

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泰坦尼克号遇难消息传出后能有600多人获救,主要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 . 雷达技术 B . 声像技术 C . 无线电技术 D . 通讯卫星技术
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了(  )

A . 伽利略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B . 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C . 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D . 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009年7月,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贴子,在短短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了社会的舆论导向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对所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作用的成就是①牛顿力学体系 ②元素周期律 ③进化论 ④相对论 ⑤细胞学说(  )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下列对这部著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 B . 开启了天文学革命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C . 体现了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 D . 提出了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主张
《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

A .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 宗教改革的进行 C .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 相对论的提出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 . 牛顿 B . 达尔文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 .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试从上图提炼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1950年到1965年经济持续增长根本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B . 1965年到1975年经济增速下滑是长期进行军备竞赛导致 C . 1975年到1985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刺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1985年到1999年经济的稳定增长归功于知识经济的推动
2016年6月16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开启了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早在100年前引力波就被科学家预言。引力波最可能被哪位学者预言(  )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
A .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B .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C .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D .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
A . 相对论 B . 量子论 C . 日心说 D . 经典力学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
A .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
A .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 .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 .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19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认为“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这位生物学家可能是(   )
A . 施莱登 B . 拉马克 C . 施旺 D . 达尔文
下面是某一时期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表。它反映出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A . 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 B . 新的发明层出不穷 C . 科技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 . 科学技术领域间相互渗透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他本是一位可以在传统学术道路上左右逢源的大学者,却将智慧和精力投入应用科学的试验和总结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理论研讨,“无迂疏之病,亦无空谈之弊”。他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他以一种虚心扬榷的胸怀去“会通”中西科技的精华。他着意于中西数学的比较,敏锐地注意到西方科技长于理论思维,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科技的阙失。在《农政全书·田制》中,他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和现实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较早提出人口增值率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他高度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农政全书》在牧录古代和当代农业炙献同时,也附有他亲自观测和试验的大量见解或评论。由于比较自觉地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与数学演绎方法结合起来,徐光启等人突破了“中古型”科学范式的包围,直扣近代科学之门。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以实验上的、可证实的事实反对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传统名言。伽利略还做了力学实验,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他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的表明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他还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观念发生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徐光启和伽利略科技成果特点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人共有的科学精神。
华蘅芳在译《地学浅释》时说:“近又有兑儿平者,言生物能各择其能宜之地而生焉,其性情亦时能改变。此论亦未定。……”其中的“兑儿平”应该是(    )
A . 达尔文 B . 赫胥黎 C . 严复 D . 斯宾塞
人们认为达尔文“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他:(    )
A . 环球生物考察 B . 提出细胞学说 C . 推翻“神创说” D . 揭开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