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同,前者全体公民享有立法参与权;后者只有部分公民享有。形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 . 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B . 立法的时间不同 C . 立法的阶级立场不同 D . 立法的目的不同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 .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路易十六于1789年召开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的目的是(  )

A . 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 B . 解决征税问题 C . 解散第三等级 D . 商讨对付革命的办法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成果是(     )


A . 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 B . 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 C . 召开了普选的国民公会 D .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人民掀起震惊世界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处死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初步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思考1789至1792年法国初步改造的表现有(  )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③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确认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三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目的。


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 . 强化了封建君主制   B . 以武力和法典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 C . 遏止了俄国向西扩张  D . 刺激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 . 共和制欲被君 主制推翻 B .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  D . 共和制确定不适合法国国情
雅各宾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进入到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

A . 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和处死国王 B .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C .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D . 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
黄万盛先生说:“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面‘革命之镜’,它可以映照革命的合理性,也可以衬视革命的非理性的灾难,这一切都共存于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不是道德情感的批判可以替代的,只有理解那个时代,才能理解那场革命”下列事件最能应证这一观点的是

A . 雅各宾派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B . 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C . 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 . 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红白蓝三色徽是18世纪末巴黎流传最广泛的佩饰,甚至国王路易十六竟也佩戴。它象征着(    )
A . 王室尊贵与权威 B . 变革的理想与热情 C . 第一帝国的荣光 D . 共和制的最终建立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不包括(   )

A . 《悲惨世界》 B . 《巴黎圣母院》 C . 《九三年》 D . 《基督山恩仇记》
153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诏令,规定婴儿出生时必须向官方登记,法院各类文书必须以法文书写,舍弃之前罗马教廷在欧洲推广的正统文字拉丁文。法国国王采取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应是(   )

A . 抗击英国对法国的渗透和操纵 B . 强化法国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 . 推动世俗化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D . 响应加尔文领导的新教运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

——《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三: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1791年宪法

  1. (1) 《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 (2) 材料二的这条规定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

  3. (3)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哪些互相抵触的地方?当时的法国是一个什么样政体的国家?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

A . 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 .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C . 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 . 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    )

①采邑分封的确立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教会势力的壮大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民法典》采纳了1789年的社会原则:个人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世俗化、信仰自由和选择职业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这部法典在欧洲成为法国革命的象征,不论传入什么地方,它都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对拿破仑来说,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国时所遇到的俄国各阶层人士的激烈抵抗。这种抵抗正像冰天雪地一样,造成拿破仑大军的灾难性的毁灭。从俄国冰冻的平原上开始,拿破仑的事业便一落千丈,并不可避免地在厄尔巴岛上结束了。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制定《民法典》所起的作用。
  2. (2) 材料二中对拿破仑《民法典》的评价是否与材料一相矛盾?为什么?
材料 在王位觊觎者相互争执,从而使君主制复辟终成南柯一梦之际,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既然如此,在新的政体下,教育大权难道还能再由教会控制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于是,身为教育部长的费里从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改革。

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他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

﹣﹣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苏联集团承认了胡志明领导的越共政权,与此相对抗的是,美国和与之为伍的国家承认了法国扶植的保大政权。面对着越盟的决心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法国的战争努力开始一蹶不振,它很少得到越南人的支持,而且在国内也越来越不得人心。1954年5月保大政权在奠边府惨败,这场惨败固然是由于法国在战略上劣于对方,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所给予(胡志明)的物资援助。这时在美国准备大量援助法国的情况下,出现了爆发另一场世界大战的严重危险。幸好要求谈判解决的力量占了上风。7月,双方在日内瓦签订了停战协定。越南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暂时被分割,民主共和国控制北部,名义上以保大为首的西贡政权控制南部。协定规定,1956年7月在国际监督下举行选举以决定重新统一的形式。法国被迫让出印度支那,東埔寨王国和老挝王国的独立也就不再是句政治空话了。

——摘编自[英]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十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扶植的保大政权失败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停战协定签订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 (1) 依据材料,法国克服专制王权为什么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 (2) 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