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点题库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 . 割占领土更大 B . 开辟口岸更多 C . 赔款数额更大 D . 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参政

A . 地主阶级 B . 资产阶级 C . 农民阶级 D . 封建官僚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    )

A . 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 . 具有明显爱国性质,是彻底反帝的 C . 对“清政府”和“中国”区别不清 D . 没有区分清楚外来侵略和外来文明
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 (    )
①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
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②①
“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逆自天演之说性,竞争之义视为至理。说鸣, 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拗。而我孔孟之说本末渐灭,我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奈天下不丧新文之一征也。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渐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u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世界“的特点。

  2. (2) 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

  3. (3) 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 .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 .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 . 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

A . 使中国近代化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 .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绪蔓延 C .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 .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有学者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山:“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场悲剧。”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中体西用完全脱离了中国实际 B . 中国不具备近代化的客观条件 C .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内在必然性 D . 政治体制改革是近代化的前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不是现实情况上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权利上的平等。今日的日本,虽然有些不及西洋各国富强之处,但如果我们日本人从此立志求学、充实力量,先谋求个人的独立,再求一国的富强之处,但西洋人的势力又何足惧?国民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建立起代表全体国民的政府,……严守同政府的约定,服从国法并接受保护。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4)

材料二   吾闻欲救今日之世变者,其说有三:一日保国家,一日保圣教,一日保华种,夫三事一贯而已矣。……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摘编自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和张之洞观点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福泽谕吉和张之洞对近代日本、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 . 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 .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 .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 . 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 . 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 .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 . 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 (1) 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
A . 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 . 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 C .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 . 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 . 地主阶级改革派 B .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通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
A . 《马关条约》和“清末新政” B .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 .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戊戌年间由亲政的光绪帝主持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庚子之后由恢复“听政”的慈禧主持的“新政”却使国人普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据宣统二年编制的预算统计,清政府于1899年的财政赤字即达1,300余万两,1910年却增至8,000万两左右”。…… “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时,世人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以后.则多有有识之士为其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些史料说明清朝末年(   )
A . 1898年清政府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B . 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主张得到国人的一致认可 C . 清政府丧失了改良自救的最佳机遇 D . 清末新政促进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98年光绪帝在京师大学堂的演讲(节选)

在朕看来,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

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

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你们所学的四书五经、你们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

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今日的世势,乃是三千年未有之危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1. (1) 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光绪帝演讲的背景和主张。
  2. (2) 据材料和所学,简要评价光绪帝。
2021年3月一组“两个辛丑年 对比”图片在互联网上热传:一张照片是1901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强迫中国签下《辛丑条约》时合影,一张照片是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平等对话的场景。参考快评:“两个辛丑年对比,中国早已‘换了人间’!”这种外交状况的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与美国外交分庭抗礼 B . 美国单边主义局面被打破 C . 国际关系趋向民主化发展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  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 新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清末新政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成功转型 B . 清末新政为当时的中国找到真正出路 C . 清末新政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现代化的趋势 D . 清末新政目的在于实现的中国现代化
据丹涅特的《美国人在东亚》记载: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没有任何事物可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御下一船棉花”,或是“将这批货输往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这些记载生动体现了当时(   )
A . 列强计划在华发展种植园经济 B . 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被彻底粉碎 C . 亚洲人民反侵略斗争不断高涨 D .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