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知识点题库

“尽管这是(17世纪末)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但却是刚刚诞生的全球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材料主要说明(   )
A . 英国海盗式贸易影响了全球市场形成 B . 荷兰商业贸易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推动 C . 奴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D . 东西方贸易发展促成了全球市场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船只出洋贸易。同一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立足,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把在广州购买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盈利。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圆转运来换取中国商人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后,又占据了台湾南部,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换取白银。因此,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形成了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李金明《月港开禁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对“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东西方贸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 . 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 世纪,欧洲大陆共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牛瘟。相应地,英国也暴发了三次牛瘟,1745-1758 年的牛瘟影响的范围最广,英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病例。关于这场牛瘟是如何以及何 时传到英国,具体的时间已不得而知。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在 1745 年初,瘟疫从当地国家,即荷兰或比利时通过进口的牛皮或牛犊进入英国。在 18 世纪,英国本土的牛瘟全部都来自欧洲大陆。

材料二  1745年2月,首个牛瘟病例在埃塞克斯郡被发现。英国政府于1745年11月25日颁布首个针对埃塞克斯郡这一郡枢密令,提出了应对措施。后来,在议会的授权下,枢密院不断发布新的枢密令。1746年12月,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应对牛瘟的人员框架,郡一级的治安法官,教区一级为警役等人,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领导;限制生牛的交易和转移,并建立许可证制度;对病牛进行及时宰杀和掩埋制度;为遵守政府规定处理病牛而遭受损失的农户建立补偿制度。此后,英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多个枢密令,或对旧有规定做出改动,或制定新的措施,不断完善以上这个框架。尽管英国政府出台了众多措施来遏制牛瘟的传播,但效果并不理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有权《英国牛瘟与政府干预(1745-1758)》

  1. (1) 说明牛瘟在18世纪的欧洲不断流行的经济背景。
  2. (2) 概括指出英国应对1745~1758年牛瘟的特点,并结合英国的制度特色分析其应对“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摘编自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入美洲,导致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土著人大量死亡。100 年间,墨西哥地区土著居民就从2500万锐减至75万,中美洲其他地区亦如此。这(   )
A . 充分揭示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本质 B . 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 便利了欧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间 D . 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地区差异
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  )
A . 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 . 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 . 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 . 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1873年冲国农产品的输出(不包括茶叶)为280多万元,1883年为2 800多万元,在全部岀口总值中的比重由2.6%升到15.6%。这说明(   )
A .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 . 列强操纵着国际农产品市场 C .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D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1663年,英国议会颁布一项法案,主要规定“凡是运往北美及一切英国殖民地的欧洲物资,必须经由英国转运商及船只、经过英国港口转运再贩卖”。该法案(   )
A . 导致第一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B . 有助于英国国内产业的发展. C . 适应了自由贸易发展的要求 D . 降低了北美进口货物的价格
马克思说:“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了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这一“大革命”的表现不包括(   )
A . 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B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 .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船舶管理等法律关系的依据。17~18世纪,海商法由共同普遍适用的国际性特别法开始转变为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国内法,西欧国家纷纷掀起海商法的立法高潮(见下表)。这反映出该时期西欧国家(   )

时间

国家

法律名称

1601年

英国

《关于商人中使用的保险单法规》

1681年

法国

《欧洲海事法典》

1721年

荷兰

《鹿特丹海上法》

1737年

西班牙

《毕尔鄂法令》

1786年

威尼斯

《商业海运法典》

A . 海外殖民扩张异常激烈 B . 海权意识普遍提高 C . 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D . 海上贸易日益兴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和征服的根源。

--(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

材料二   香料贸易留给后世的遗产毁誉参半。寻觅香料的伟大航行褐开了这个星球的真实地理面貌,并启动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但也是因为香料,欧洲诸势力开始在世界各地攫取据点,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香料不仅将欧洲人送上发现与探索的航程,也提供了最终长成欧洲殖民帝国的种子。新食物和新贸易模式促使英国崛起,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1. (1) 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如何成为"幕后英雄"?
  2. (2) 作者对"香料贸易"在欧洲产生的影响持有什么态度?请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 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 2

13.1

1. 6

30. 9

7.28亿

1850年

22.7

8. 1

5.1

35. 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 0

24. 9

16. 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 . 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  某历史著作的目录(局部)

章节

章节标题

章节内容

第23章

欧洲人对世界各大洲的探险

近代早期亚洲的贸易和冲突

全球性的交流

第24章

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

集权国家的形成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与启蒙运动

第25章

新世界

美洲的殖民社会

欧洲人在太平洋

请根据章节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第23章和第24章两章分别添加合适的章节标题,并说明理由。

1862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在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地区)禁止黑人奴隶制的法案,它规定由政府以每人300美元的价格赎买所有奴隶,然后一律给以自由;但是该法案又提出:被解放的奴隶由政府提供旅费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颁布(    )
A .   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B . 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C . 缓解了美国南北方矛盾 D . 极大推动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以下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断绝 B . “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 C . 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D .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内陆
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泽西、新阿姆斯特丹、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
A . 工业城市大量涌现 B . 殖民扩张与掠夺 C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 垄断组织的出现
1785—1832年间出现的北太平洋的动物皮毛市场是中美国之间的贸易市场,该贸易以中国市场为中心,以欧美商业资本为核心驱动力,并在资本扩张性竞争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大约到了19世纪20年代初期,这种动物皮毛贸易逐渐衰退。据此可知该贸易(   )
A . 兴起时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B . 活跃程度与中国民间皮毛需求量大有关 C . 兴衰过程可能与皮毛资源过度开发有关 D . 发展状况反映中国与世界贸易联系密切
萨拉丁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意大利阻断了商路 B . 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 C . 政府进行对外战争 D . 大量贵重金属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