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知识点题库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近代)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材料二: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 (1) 对全球化,材料一弗兰克持什么观点? 并结合近代欧洲相关史实分析作者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述甲午战败的“积极意义”。
  2. (2) 阅读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你认为这一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B .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的印度 C .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十五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到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到18克白银,在欧洲各国则达到20到30克白银。这反映了(  )
A . 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B .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 .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 .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被阻断
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下列现象中直接体现资本主义扩张因素的是(   )
A . 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所需资金 B . 传播天主教 C . 航海家宣布占领所到之处土地 D . 航海家攫取大量黄金等贵金属
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 . 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B .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 C . 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D . 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踣开辟的经济根源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 .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 地理知识的积累 B . 航海技术的进步 C . 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 . 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摘编自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有人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年代”是指(   )
A . 16世纪荷兰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 .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 18世纪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 . 19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完成这两件创举的航海家是(   )
A . 哥伦布和迪亚士 B . 麦哲伦和迪亚士 C . 哥伦布和达·伽马 D . 达·伽马和麦哲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扮演了“世界强国”的角色。“世界强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有相连关系,资本主义的阶段变化影响着“强国”的沉浮,反过来,“强国”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国之“起”,一国之“落”,一国之“兴”,一国之“衰”,都有各自的时代大背景,体现着某种隐含的“必然性”。国家的兴盛有它的自身因素,它的活力、它的奋进、它的积累、它的信念,都能使一个国家有可能集聚起比同时代其它国家更有利的条件,从而在一个同样的大背景中获取先发之势。而所谓“强国”地位,实际上就是引领潮流的能力。不同时代的资本主义“强国”引领了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这些国家自身于是也就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潮流。而一旦这个国家丧失引领潮流的能力,它们也就不再是“世界强国”。

——摘编自钱乘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结合世界史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一个观点或多个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双方的辩论观点,选项中合理的是(    )

否定方观点

肯定方观点

元代中文文献中没有对马可·波罗的记载

来华外国人不可能都被记载,即使记载,也可能遗失

《马可·波罗游记》存在错载史实以及漏载中国特有的长城、茶叶、汉字等事物

书中关于中国的多数记载已得到印证,未记载特有事物,可以合理解释

《马可·波罗游记》稿本众多且内容不一致

稿本有差异但不影响主体内容

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可能是依据某种波斯的导游手册,编造出游记

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有这种导游手册

A . 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错载或漏载某些元代特有事物,可否定其真实性 B . 判断《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应从总体上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资料 C . 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 D . 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在中世纪欧洲,贵族身份世袭罔替,在非贵族阶层看来高不可攀。然而在意大利城市,银行家和富商却可以用财富换取爵位。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最初以行医为生,后来经商致富并开办银行,15世纪受封为贵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 . 意大利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 . 近代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 C . 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 . 君主专制和贵族势力衰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

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上帝创造的人是不同的,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业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政党的责任”。媒体报道: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可以得出(   )
A . 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 B .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 . 中国人缺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武装力量
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
A . 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 B . 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 . 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 D . “地圆说”理论的正确性
有位西方航海家曾赤裸裸地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灵魂就能到达天堂。”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黄金是白人踏上新海岸首先需要的东西 B .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C .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D . 这位航海家是个本性贪婪、不择手段的坏蛋
13世纪中期至16世纪初,埃及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在沟通欧洲与印度洋沿岸、东南亚、中国等地的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时期(   )

①奥斯曼帝国日渐兴起   ②地中海区域商业活跃

③美洲大西洋沿岸繁荣       ④马尼拉帆船贯穿东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球体的。公元2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也把地球说成是一个球形。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者发现了这一学说,但仍有不少人表示怀疑。后来,以事实证明了这一学说的是(    )
A . 亚里士多德对北极星的观察 B . 但丁长诗《神曲》对人世间的描述 C . 麦哲伦船队完成的环球航行 D . 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