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知识点题库

公元前5世纪,谁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A . 梭伦 B . 克利斯提尼 C . 伯里克利 D . 查士丁尼
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宝贵的法律遗产,其中,罗马的基本法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查士丁尼法典》 C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 . 《陶片放逐法》
当陪审员和议事会成员在工作能够获得津贴时,雅典的所有公民都能有机会(     )

A . 当选十将军 B . 出席四百人会议 C . 参与五百人会议 D . 参加希波战争
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进行选举。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

A . 1票 B . 2票 C . 3票 D . 4票
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为后世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称为“法律圣经”的古代法律文献是(  )

A . 中国《法经》 B . 古罗马《民法大全》 C . 英国《权利法案》 D . 美国1787年宪法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 (2) 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 (3)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 .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 军事对城邦的币要性 C .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 . 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 . 罗马法很好维护了平民利益 D . 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主要得益于(    )

A . 实行财产等级制 B . 废除债务奴隶制 C .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 建立四百人会议
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

A . 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B . 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 . 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D . 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 .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 .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公元前l世纪,古罗马一位骑士喜欢在大街上对人捆掌为乐,并在身后备有奴隶支付给每位被捆者25阿斯的罚金。不久,固定罚金改为由裁判官根据具体案情决定罚金数额。这说明(    )
A . 商品经济推动法律变革 B . 罗马法应时而发展 C . 法官的判决具有随意性 D .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经过一段时期的适用与完善,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在制宪会议上)6月29日,艾尔斯沃斯正式提出他的调节方案。……第一院实行比例制,符合国家原则,保障了大邦;第二院实行平等制,符合联盟原则,保障了小邦。……7月16日,大会一开始就对两院席位进行了表决。……制宪会议终于达成妥协。

——据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整理

  1. (1) 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述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尔斯沃斯“调节方案”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并分析该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中有一段“通过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政治职位”的对话。对话表明作者(    )

A . 意在讽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B . 表达对社会等级分化的不满 C . 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严厉谴责 D . 揭露和批判政治制度的弊端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
A . 妇女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B . 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 C . 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D . 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
梭伦曾经在一首诗中提到,他清除了树立在肥沃田野上的“界碑”,使以前受奴役的田野获得了自由。这说明 (    )
A . 雅典个人的政治和社会权利由财富决定 B . 雅典民众要求废除债务,保障人生自由 C . 贵族阶层通过界碑控制下层农民的土地 D . 梭伦改革确立个人对自己财产的所有权
作为各种赛会的比赛项目,摔跤在古代希腊拥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将奥林匹克赛会的摔跤胜利者视为英雄,许多神话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都与摔跤有关,这些人物大都是摔跤场上的高手。可见,在古代希腊 (    )
A . 英雄情结与人文精神已融合 B . 社会价值观摆脱了道德规范约束 C . 人人平等的理念得到了贯彻 D . 崇尚阳刚与力量的社会氛围浓厚
古代希腊社会常借助参加祭神典礼和观看体育竞赛等共同的社会活动,展开城邦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讨论重要的政治问题,解决彼此间的争议,发布具有重要意义的多边公报等。这:(    )
A . 提升民众的集体荣誉感 B . 强化希腊世界的凝聚力 C . 培养人文精神价值理念 D . 促进公平竞争意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