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蒸汽”的力量 知识点题库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权利法案》 C . 《哥伦布航海日志》 D . 《物种起源》

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 .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 . 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 . 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 . 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项发明是

A . 蒸汽机 B . 发电机 C . 电动机 D . 计算机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有力证明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③进化论的提出 ④量子论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但是在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只有需求扩大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A . 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B . 市场扩大推动英国开始采用工厂制 C . 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D . 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825年

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 . 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 . 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C . 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D . 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就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原因,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四种意见。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英国与法国消除了贸易壁垒 B . 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 .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安定 D . 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黄安年教授在《世界现代历史》系列十五讲中提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比十月革命起点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起点说更加符合世界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20世纪的历史实际。”支撑该观点成立的史实包括()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现代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及其矛盾激化和一战爆发

③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纪元

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

323.3

58.7

5.5

0.963

1685

332.4

72.7

5.3

0.539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动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1856年,英国发明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随后的十几年中,英国钢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上述状况说明(    )

A .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B . 科技是生产推动力 C . 科技进步催生垄断组织 D . 英国传统工业世界领先
1952年北京交易所停业,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正式开业。这一变化(    )
A . 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 意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D . 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 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B . 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C . 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 .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
A . 科学理论对技术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 . 技术创新要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 C . 技术创新离不开个人努力 D . 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 (2) 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 (3) 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英语世界中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则早得多)。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新“主义”都来源于启蒙运动 B . 法国的资本主义比英国更先进 C . 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 .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丝绸之路与19世界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盛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1825年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美国联邦政府就给予了充分重视,在1824年到1838年间联邦政府就出资并派遣技术人员勘探铁道线路,美国一方面从英国购买机车,一方面加紧国产火车头的研制工作…由于运河在地理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只能连接已有的河流形成水路交通网,在河流稀少的地区就不能够发挥作用,而铁路长年可用,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最强大的交通设施,铁路建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铁 路总长度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达到2818英里。

——《19世纪美国交通运输革命研究﹣﹣以铁路建设为中心》

材料二:

发展阶段

筑路总里程(公里)

综合统计

大事记

肇兴

(1876〜1894)

473.4,其中官办占69.3%

全国总里程

2.3万公里,计0.23公里/百平方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

1880年,第一家铁路工厂胥 各庄机修厂诞生

第一次筑路高潮

(1895〜1911)

9200,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

1909年,近代中国第一条自 建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建成

从低谷走向高峰

(1912〜1937)

11000,在已建成的铁路中 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 86.7%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中国铁路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 40年,中国铁路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中国铁路变迁史就是一部世界铁路革命史。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延伸,时速大幅提高。40年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17万公里,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截至201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较 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位。

——《40年中国铁路变得越来越强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意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 .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 .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 . 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