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知识点题库

下表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简表”。对此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英国

法国

联邦德国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

1950年代

2.8

4.5

7.9

3.5

9.1

5.6

3.9

1960年代

2.9

5.7

4.4

4.3

10.5

5.3

5.6

A . 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B . 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 C . 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 D . 美、西欧、日经济竞争加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 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 (1)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 (2) 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在1933年间美国大约有1 00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掉,622万头猪都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 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 B .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 C . 美国农牧业遭到自然灾害破坏 D . 美国重工轻农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

①法律手段          ②外交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 . 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新政’的执行让政府获得迅速发展,这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材料中的“分水岭”意指美国(   )

A . 从民主政体走向集权政体 B . 从经济危机走向经济繁荣 C . 从自由主义走向国家干预 D . 从电气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1934年1月的《华盛顿星报》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 . 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 B . 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 C . 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 D . 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 .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 . 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 .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 .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

A .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 .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 . 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 . 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
A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 . 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1938年2月,美国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面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B . 有效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 . 在农业领域逐渐出现了垄断 D . 有利于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
下图为漫画《新政疗法》。漫画《新政疗法》(克利福德·贝里曼)小注:新政医生罗斯福总统正试图拯救病重的“山姆大叔”,且不忘告诉护士(国会)“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据材料可以推断( )

A . 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衡 B .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C . 作者对新政成效略带悲观 D . 新政对经济进行局部干预
1934年,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时说:“为人民群众去做他们需要做、但做不到、或者依靠他们分散的个别的力量所无法自己做好的事,比如为失业者提供工作,保护劳工权益以及对缺乏工作能力者的社会保障,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这就是政府的合理的宗旨。”由此看出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
A . 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B . 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 C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D .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933年3月和1934年1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这些做法意在(   )

①刺激产品出口   ②实行财政紧缩   ③减少盲目生产   ④缓解货币短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 . 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 . 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 C . 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 . 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是(   )
A . 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 B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D . 缓和资本主义劳工矛盾
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
A . 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 . 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C . 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D . 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整顿金融 B . 调整农业 C . 失业救济 D . 以工代赈
大萧条时期,每个人都心怀忧惧。失业的人已失去活力,闲暇成为痛苦。青年人无所适从,而且麻木不仁,认为再也不会找到工作,人们失去自力更生的意志。这反映出经济危机(   )
A . 激化阶级矛盾 B . 导致大量失业 C . 加剧社会动荡 D . 引发信仰危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出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利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强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

——据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新政”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农业“新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