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点题库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 . 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B .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C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 . 国有制和私有制的并存
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
①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

A . 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C . 实施五年计划,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 D . 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

A . 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 . 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C .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 .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 . 经济出现重大滑坡 B .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 .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 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社会上,富者益富,贫者益贫,一国之内,早已分开两国:一个劳动国,一个资本国。那资本国和劳动国,早晚总有一天会短兵相接,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准备着听战报罢。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以工业立国者,因事事皆积极进行,故恒至生产过剩,竞争市场,推广殖民地,因此血战,前后相继。--章士钊《在上海暨南大学商科演讲欧游之感想》

材料二   法西斯主义是衰退社会中的一副兴奋剂,法西斯主义能救我国吗?我们回答:能。法西斯主义就是现在我国最需要的东西。

--蒋介石演讲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统计数字:德国在1938年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4.3%,超过法国和英国生产的总和;失业人数1933年为550万,1935年为200万,1937年不到100万,1938年只有几万了,基本上“消灭”了失业现象;德国还大建公共工程,修筑了那个时代最发达的高速公路;德国还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全民福利,建立了妇女生孩子要给补贴等现代国家一系列的生活保障措施。

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农业集体化造成的饥荒:究竟有多少人饿死,没有全面的统计数字,今天乌克兰每年都举行纪念活动,乌克兰官方公布的数字是,仅1932-1933年间,在乌克兰一地,大概就有240-750万人饿死,他们并不是没有生产出粮食,粮食被用去干什么了?卖到国际市场上换工业设备。为什么这么着急?因为那时候设备便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玉贞教授统计了一下,每饿死一个人给国家作出的是10个卢布的贡献。苏联的现代化是以人为代价的,这是多么残酷的现代化呀!而在当时,苏联一方面渲染自己工业化的成功,另一方面则小心掩藏饥荒的真相,世界各国都羡慕向往,向苏联学习,一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浪潮。

--《关注历史中的人》

法西斯最大的特征就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德国人在元首的领导下长得都一样了,不仅衣服一样,而且头形也一样,不仅笑容一样,而且眼神一样,原来他们被洗脑了,没有了自己的头脑和思想,陷入集体无意识,最终变成元首对外扩张的利刃!

--《第三帝国》

在此之前美国的企业为了获取利润无所不用其极,常见的办法就是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大劳动强度,只要没犯法,企业内部的事也没人管得了,而且只要有一家企业这么干,大家就都得这么干,因为没有人竞争得过血汗工厂,有良心有道德的资本家为了生存也只能随波逐流,这在经济学上叫劣币驱逐良币。当然新政开始以后就不一样了,政府限定最长劳动时间,那么资本家该如何赢利呢?一个是改革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一个是技术创新。

--《关注历史中的人》

话得从头说起,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有社会贫富分化。解决的直接办法是得让工人有钱,政府能不能直接给工人涨工资?不能,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企业是私企。怎么才能让资本家给工人涨工资呢?劳资关系中双方是不对等的,资本家拥有资本,劳动者拥有的是劳动力,所以要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就要使劳资之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平衡。怎样才能提高劳动者在与资本家博弈时的实力呢?让工人们团结起来!赋予工人结成工会、游行和示威的权利,提高工人与资本家博弈的能力,于是我们工人有力量!在与资本家的斗争中,工人的境遇逐渐改善。

--同上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出了什么问题?

  2. (2) 至此,一战至二战之间,传统资本主义的困境已经展现,造成困境的原因已经揭示,历史呼唤新的道路。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历史出现了哪几条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3. (3)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斯大林上台后为实现经济建设目标,采取很多措施,其中哪一条是核心?为什么?苏联很快实现工业化,据材料三,其代价是什么?如果单纯从经济上看,德国的新道路似乎成绩斐然,据材料三,其代价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在那个风云际会、何去何从的时代,罗斯福新政最伟大的意义是什么?

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 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 B . 强调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 C . 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 D . 强调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
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

A . ②④③①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②①
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生的学生人数从总数1/4增加到了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 .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 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 . 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目前俄罗斯教科书修订专家组一致认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经历的是苏联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一评价(    )

A . 积极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 . 认为苏联20世纪30年代已实现现代化 C . 满足了俄罗斯政治需求 D . 意在说明苏联现代化道路具有时代特征
当斯大林在1924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工业化国家。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这里“核心地位”的实质是指(    )

A . 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 B . 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C . 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 D . 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1930年3月全苏集体农庄农户百分比曾达到56%,到7月1日下降到23.6%,到9月下降到21.4%。农民视斯大林《胜利冲昏头脑》这本小册子为他们的“自由宪章”,“农民骑马到城里去,不惜用高价购买最后尚能买到的一本。”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B . 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C . 农业政策急需调整 D . 农民民主意识空前提高
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由于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新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 . 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 . 是结合国情的一种探索 C . 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D . 以高度集权为核心内容
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A . 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 .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 . 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 .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如图是1940-1945年苏联集体农庄劳动日平均实物工资(千克),由此可以推知(    )

A . 社会环境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B . 农业集体化经济政策面临破产 C . 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 . 工业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    )
A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C . 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 D . 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历史错误。如苏联肃反运动、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等。这些错误共同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A . 社会主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B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 . 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 .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
A . 苏联与西方已由对手变成盟友 B . 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已经形成 C . 苏联利用西方技术推进工业化 D . 经济危机使欧美加速资本输出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 . 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 . 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C . 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 .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   )
A . 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 B . 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 C . 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D . 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