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知识点题库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 .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 专制主义强化 B . 拜金主义盛行 C . 轻商思想淡化 D . 商品经济发展
如果您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您认为最好的字帖是( )

A . 《颜氏家庙碑》 B . 《泰山刻石》 C . 《兰亭序》 D . 《自叙帖》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戏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B . 京剧由北京地方剧中演化而来 C . 京剧被誉为“国粹” D .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 . “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②④③
下列关于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            ②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③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④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南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南戏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B . 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 . 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 D . 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

A .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清代画家郑板桥自订《润格》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郑板桥的作品(    )

A . 体现怀才不遇的苦闷 B . 隐晦抨击拜金之风 C . 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蕴含文人画的衰败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

A . 《离骚》 B . 《诗经》 C . 《庄子》 D . 《二京赋》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 .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B . 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 . 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 . 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代朝廷的来办宦官,市场上抹夺猛于虎);第二,取消进俸;第三,打击贪官;第四,打击宦官势力;第五,抑制藩镇。此外,放宫女、宾乐女900余人回家,改革颇有成效,为百姓称道。但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受到掌握实权的宦官和藩镇势力阻挠破坏,以失败告终。

    改革过程中,顺宗病重垂帘问政.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历史中也有关于王叔文、王伾贪财不廉洁的记载。此外,领导改革的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改革失败后,顺宗死于宦官之手,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均被贬谪。

材料二:韩愈则因革新时不被起用,攻击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苏轼(朋党论)中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则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观遍他留下的文字则未见一丝悔意。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永贞革新?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依据材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 . 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 . 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 . 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 . 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
A . 秦汉之前 B . 宋元之后 C . 明代中叶以后 D . 清代
《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
A . 颜真卿 B . 柳公权 C . 苏轼 D . 蔡襄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
A . 唐诗 B . 写意画 C . 京剧 D . 草书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 .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 C .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 传说相印证 D .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