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题库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应如何回答
①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③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④“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 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 . 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 . 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 “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的是

A . 文学艺术界硕果累累 B . 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C . 把生物领域中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之内     D . “八亿人口,八个戏”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      )

①“双百”方针遭受曲折 ②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 ④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在1955年曾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要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  )

A .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 .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实质 C .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萌芽 D . 是中苏关系恶化的信号
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兜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对外开放的实施 C . 现代主义的流行 D . “左”倾错误的纠正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B . 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 . 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 . 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③④②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阅读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 .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
A . “一枝独秀”的做法 B .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 “百花齐放”的方针 D . 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
A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B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 . 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D .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    )
A .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 “双百”方针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 C . 改革开放后 D . 21世纪初
某学校举办《全面建设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展》,下列可以入选的是(    )
A .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 载人航天飞船首发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 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
A . 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 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 . 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 .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下面是1949~1954年《文艺报》涉及外国文艺资源篇数统计表(单位:篇)。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年份

苏联

亚非拉国家

欧美国家

1949年

33

1

2

1950年

46

5

15

1954年

26

7

8

A . “双百”方针促进文艺向多元化发展 B . 现实政治环境对文艺发展影响较大 C . 政局稳定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 D . 文艺创作的题材覆盖面较为广泛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一专多能,由于他们的节目灵活新颖、贴近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60年来广受草原人民喜爱。2007年11月21日,习.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 . 政治协商是民族自治区运行的基本原则 C . “双百方针”有利于民族文艺的发展 D . 少数民族行使了完全的自治权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这一现象(    )
A . 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B . 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 . 推动我国出台“双百”方针 D . 是“左”倾错误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 .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 “二为”方向的提出
据表可知(   )

香港“精武”系列电影中虚构的民族英雄“陈真”形象

《精武门》

(1972年)

穿传统短布衫,狂野不羁;为师父报仇,击碎“东亚病夫”牌匾。

《精武英雄》

(1994年)

穿中山装,留学日本;为师父报仇,交日本友人,同日本女孩恋爱。

《精武风云·陈真》

(2010年)

穿西装、抽雪茄、钢琴弹奏《国际歌》;曾参加“一战”,回国后加入地下组织同日本军方斗争。

A . 影视作品提升了民众的历史素养 B . “陈真”形象的艺术品位愈来愈高 C . 时代变迁影响民众文化消费心理 D . 影视作品愈益重视还原历史真实